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我妈是北大教授,我初中都没上完》。
读完对文中的孩子和妈妈都很佩服。孩子虽然初中退学,但没有放弃对自我的探索、学习和对梦想的追寻。他尝试过学各种技能,试过多种职业,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追求,最后在摄影师的职业上不断深耕。正如文中他所说的:“努力成为这一行业中厉害的人,即使不行,我也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能养活自己,有喜欢兴趣和爱好就好了。”
孩子的妈妈经过挣扎但接受了孩子的选择,因为她确信她想要对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过有尊严生活的人;一个能接纳自己,快乐的人。”
他们的故事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毕竟,父母对孩子的兜底也是也一定的门槛。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学习文章中提到的几点教育思路:
1、“负责任”,孩子一直都知道什么是“负责任”,什么是“不负责任”。用他都话说:“你开始了,你得画上句号。”
2、妈妈秉持的做人原则:里子比面子更重要。妈妈后来真正是从心底接纳了孩子,她相信“没有孩子是自甘堕落的。”可能就是这份接纳这份相信,才让孩子勇敢地踏上自我寻求之路。
不过,这种非寻常的路的确是需要无比强大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