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安溪人,也在安溪工作多年,但对李尚大先生的事迹有所了解还是在我爱人到黎明大学图书馆工作之后。
那是2005年12月的一天上午,长空湛蓝,阳光明媚,校园内一串串娇艳的炮仗花随风飘拂,一树树灿烂的三角梅迎风怒放。我第一次走进黎明大学图书馆,立即被右墙上悬挂着的捐资芳名录所吸引——印尼华侨安溪湖头人李尚大捐资1580万元,赫然排在第一位。作为安溪人,我非常惊奇,不禁认真细致地查看捐资芳名录中李尚大先生的相关事迹。我恍然大悟,进黎大校门之后,一路走来发现许多以人名命名的大楼——“慈山大楼”“吴龙江大楼”、“陈后潮大楼”、“张圣才大楼”、“汪德耀大楼”、“黄丹季大楼”及“项南大楼”等等,我原以为是这些人出资兴建大楼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没想到这是李尚大先生为了纪念自己的师长、亲朋、领导的杰作。捐献巨资,建校兴学,造福乡梓却不图名利,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对于这样的人,谁能没有好奇心呢?于是,我找我爱人要了一台电脑,上网搜索李尚大先生的事迹,才发现是我孤陋寡闻了。李尚大先生对捐资办学有着近乎痴迷、膜拜的情怀,在安溪、泉州、福建,甚至在全国各地捐助不下二十所学校,并且十分关注学校的人才培养;尚大先生爱国爱乡,不仅体现在兴资办学上,还为家乡修桥筑路,为发展安溪茶产业奔走呼号,更为使30万难侨重新获得印尼国籍,奔波五载,四处求援,结束“圈地为牢”的生活。我浏览网页过程中因泪眼模糊了视线,断断续续地阅读先生的相关事迹,发现这么多的篇章里写了四个字——家国情怀。
等爱人下班后,我们携手逛黎园,谈论着尚大先生的感人事迹,瞻仰着一栋栋以师长命名的大楼,感受着硬邦邦的钢筋水泥中竟然生出了柔软,因为那是尚大先生用高贵的品格,坦荡的胸禁和刻骨的家国情怀浇铸而成的。
2007年8月,我到北师大泉州附中工作,与我同行的还有母亲和五个月大的孩子。在孩子上幼儿园前,我们一家就住在黎大教师宿舍。孩子还没学走路的时候,我下班后,几乎天天抱着孩子漫步在这些以人名命名的大楼之间,看着青年学生课余时间在楼前的空地上或打羽毛球,或欢歌载舞,或追逐鸟雀,一派欢乐与和谐,内心深处隐隐感到这也许是尚大先生所希望的。看到我抱着孩子走近,一些学生热情地与我打招呼,逗着孩子玩。他们都误以为我是黎大的老师,一位圆脸的女孩好奇地问到:“老师,您教什么科目?”我开玩笑地说:“尚大科的,知道吗?”她摇摇头,诧异地说:“啊!有这门课吗?”然后又以自豪而恭敬的语气说道:“但是我们都知道李尚大爷爷,现在上课的大楼就是他出资建造的,听老师说他还出资建造好多栋楼。我们深入了解后对他老人家佩服得不得了。”旁边的一个男生忍不住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我笑着问道:“你文学院的?姓刘?”“嗯!”他涨红了脸,引来同学们的一阵大笑。
在孩子学会走路后,我们最经常到的地方就是慈山大楼前的广场。每天下午放学,这儿立即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场。大人们边看着孩子们开心地跑跑跳跳、玩玩闹闹,边闲聊着。知道我老家在安溪的老师们,都喜欢和我聊李尚大先生的事迹。听黄老师说,黎大的一些老师在假期喜欢到安溪旅游,瞻仰李光地故居和李尚大故居,游览茶乡茶园,品尝铁观音,一举多得,收获满满。没想到我们聊天的内容也被坐在旁边的母亲听到了。回家过年,一些邻家的大妈大婶来家里闲聊时,母亲满脸自豪地说着孙子如何懂事,说着安溪湖头人李尚大在黎明大学建了多少高楼,引得她们阵阵惊叹,李婶更是惊讶得瞪大眼睛看着我母亲说:“以前只听说过湖头李光地,没想到还有李尚大这样的好人啊!”
2017年6月26日,李尚大先生铜像在黎大“尚大公园”揭幕后,课外时间能碰到不少学生在尚大公园徜徉。一天下午,我带拿着画板的孩子也来了。尚大公园里松柏森森,翠竹成荫,丹桂飘香,只见三四个拿着画板的学生神情专注,正在写生,主角就是李尚大先生。看了许久,等他们完工之后,我微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你们的作品各具特色,都很传神,能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吗?”“好的,老师。”一个长发飘飘的素衣女生微笑地说道。其他几个学生也围了过来,素衣女生指着画作对我和孩子介绍道:“老师,小弟弟,你们看:第一幅画,描摹李尚大爷爷慈眉善目的神情和他爽朗乐观的微笑,就如孔圣人,慈爱仁善;第二幅画,人物衣着打扮上有点古风,像陶朱公,突出他聚财有道,散财布爱;第三幅画,他长髯飘飘,就如关公,是为了突出他的家国大义……”听着她娓娓道来,我内心震撼,没想到李尚大先生在青年学生心目的形象如此高大,如此丰富。我不禁问:“你们都是黎大的学生吗?”“不,只有我是黎大的,他们中有泉州师院的,也有华侨大学。”素衣女孩微笑地说。“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想为这些捐资办学,高风亮节的仁善人物制作画册,并传到网络,以此纪念他们,也希望能把他们的这种大爱传递下去。”看着她侃侃而谈,时而扬起清秀的眉毛,时而翘起俏皮的嘴角,青春靓丽,神采飞扬。我想,这就是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我郑重地说:“预祝你们早日实现这个愿望!”她们道声谢谢后,与我们挥手告别。
等我要招呼孩子的时候,只见他已经蹲坐在尚大先生铜像正前方,打开画夹开始描画了。此时,金黄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铜像上,先生浑朴沉实的身上光泽流动,散发出阵阵光芒。(本文入编《大爱无疆》)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李建民先生点评拙作:陈振元先生这篇散文写得很好,发挥叙述功能,切入角度别致,写出自己特别的感触,有真情实感。遗憾的是题目拟得不好,但副标题很好。非常感谢李老师的鼓励与批评。第一次面对面聆听大咖点评, 无比激动,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