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统华夏朱元璋,英烈千秋是汤和。
心慈手软朱允炆,纸上谈兵是三儒。
远迈汉唐永乐帝,七下西洋唯郑和。
仁厚宽容朱高炽,内阁兴起望三杨。
仁宣之治朱瞻基,自奉澹薄是胡濙。
坎坷一生朱祁镇,土木之变怨王振。
利欲熏心朱祁钰,丹心抗节唯于谦。
恋母懦弱朱见深,奸宦专权是汪直。
中兴之主朱祐樘,一味食敛是李广。
混世魔王朱厚照,横行无忌是八虎。
嗑药修道朱厚熜,天道轮回阶除嵩。
隆庆开关朱载垕,刚愎强忮是高拱。
魁柄独持朱翊钧,世间已无张居正。
一月天子朱常洛,暗流涌动东林起。
木匠皇帝朱由校,遗臭万年魏忠贤。
亡国之运朱由检,但其绝非亡国君。
半世功名袁崇焕,忠魂依旧守辽东。
神机妙算刘伯温,知行合一王守仁。
风流才子唐伯虎,牡丹亭下汤显祖。
血战歼倭戚继光,宁锦铁线孙承宗。
忠谏之臣杨继盛,风吹枷锁满城香。
万刃加身不改志,天下为任是杨涟。
本草纲目李时珍,踏遍河山徐霞客。
四大奇书皆出明,世界之最枪火炮。
汉唐宋明真华夏,蒙满入关无中华。
这短短的250个字就是大明王朝波澜壮阔的一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大明的兴之所起,以及亡之所归。
帝王将相作为主角推动着明朝沿着历史的印记滚滚向前,但在明朝很特别的是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宦官”。在书中这个特殊的群体时常会出现,并且通常是以一个反派角色出现,并多次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几度差点亡国。
历史班班可考,血淋淋的例子放在眼前,为何宦官专权还是屡见不鲜?可能就是当年明月在书的后记中提到的“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看完这本书,我想明朝大概可以说是起于农民起义,亡于农民起义。
朱元璋本就是农民起义军中的一员,他通过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政权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一点无可置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段历史,如此我也就不再多加坠诉,我想说说我为什么觉得是亡于农民起义。
在崇祯皇帝继位的几年里,由于遇到天灾,加之人祸。何为人祸呢?崇祯皇帝继位时北有皇太极虎视眈眈,故要平乱就要征战,要征战就必须要钱。王朝的钱从哪里来呢?征收赋税。赋税从哪里来呢?从老百姓手里收?天灾加上人祸,老百姓连活下去都有问题,那就只能揭竿而起。平叛这些农民起义军又需要大量的钱财,就要多征收赋税,有更多的农民活不下去就有更多的农民起义,这似乎是个无解的答案。最后李自成军队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故此大明可以说是亡于农民起义的。
这是颠覆我认知的一个知识点,我一直觉得是清朝皇太极亡了大明,但我看完书后觉得一个皇太极是亡不了大明的,大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可以坚持这么久,如果国内安定,皇太极最终可能也就和他的父亲一样抱憾离世。但历史就是历史,是人的情感所无法改变的,无论后人如何评判,他始终在那。
亡国皇帝大多缺陷极大,不是昏庸无道,就是残暴不仁。但崇祯皇帝却让我很敬佩,继位之后就是一个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他却一步步筹划将阉党解体。表面风平浪静,忍而不发,却厚积薄发,步步为营,将奸臣魏忠贤杀了。
我想在某一个深夜,他也应该绝望过,也曾痛哭过。他害怕大明王朝两百年的基业在他手里毁之一旦,他害怕自己成了亡国之君,但他应该更害怕百姓流离失所,成了亡国之奴。但一个明知眼前一片黑暗还敢负重前行的人是勇敢的。
他在位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重新启用了很多贤臣,如果大明早一点交到他的手上,可能还有希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就以一腔孤勇竭尽全力的想要阻止大明这艘巨轮撞上冰山。虽说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奋力拼搏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说他还有什么不好的,我想就是运气不好吧!
他偏偏运气不好遇上天灾,偏偏运气不好没有遇上于谦,偏偏运气不好遇上北方游牧民族的统一,偏偏运气不好遇上前一任皇帝无子被迫继位。
他承担了所有皇帝应该承担的责任,却没有享受到皇帝应有的义务。他一天上班十几个小时,衣服却打满补丁。他夙兴夜寐地工作,却要承受亡国之痛。我相信这虽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王,却一定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皇帝 。
他用担当带领着飘摇的大明多走了几步,用自缢告诉零落的大明“我陪你”。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突然出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用李清照对岳飞的称赞来赞美这个帝王,似乎合适又似乎不合适,但他们的“爱国爱民”的情怀,“舍生忘死”的气节我想是相通的。
你可能觉得奇怪,明朝历史里那么多的王公贵族,我怎么偏偏花了如此巨大的篇幅来描述一个亡国之君。我想说他给我的震撼绝对是最大的,开国皇帝东征西讨时看得到希望所在,他知道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奋力拼搏,夺取成功,所以他伟大。崇祯皇帝奋力拼搏时也看得到结局所在,他知道自己终将走向灭亡,奋力拼搏,从不放弃,所以他也同样伟大。自缢身亡就是他对国家与臣民的交代,也是他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