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女儿上舞蹈课,下课期间,听到几个妈妈在讨论给孩子报名幼小衔接班的事情。有的妈妈说从过年后开始就在学习拼音,数学,英语和识字了;还有的说从中班开始不仅在外面开始上了兴趣班,家里还请了家教开始学习;甚至有的妈妈说,自己把工作都辞了,就为了好好培养孩子……我在边上听着听着心里一阵阵发慌,赶紧问,大家都在哪里报名的幼升小衔接课程,也想去咨询下……毕竟我女儿秋季也要开始上小学了。哪知道一位妈妈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说,你现在才开始打算咨询吗?我告诉你哦,现在好点的班级早就爆满了,根本没有名额!我一听,彻底懵了,心里已经不是发慌了,而是猛然地焦虑……
现在,焦虑已经成了部分妈妈的代名词了,孩子比人家长得矮,焦虑;孩子不爱吃蔬菜,焦虑;孩子不能友好与人相处,焦虑;孩子比人家少上了兴趣班,焦虑;甚至孩子今天被老师批评了一句,也焦虑……怎么办,焦虑无处不在……
为什么妈妈们一遇到孩子的问题,总是这么焦虑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焦虑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体验,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心慌,顾虑重重,紧张不安,烦躁,做任何事都定不下来心,总是担心害怕会出错,会做不好事情。焦虑也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情绪,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机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而且适度的焦虑是有利于事情的发展的,只有具备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对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称为病理性焦虑。这样看来,大部分妈妈都会有中等程度的焦虑,特别是这些事件一旦跟自己的孩子联系起来,焦虑的程度又会放大。因为在亲子关系当中,妈妈们总是无意识地把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对的东西放在孩子身上,而总是忽略孩子自我的需求,甚至也从来不会听从孩子自己的意愿。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位妈妈,你反思下,是不是你经常会说:多吃点蔬菜吧,这也是为了你的身体好(甚至有些难吃的蔬菜妈妈自己也不会吃);早点睡觉,早睡早起好习惯(其实你自己刷手机也到半夜);多学点技能,比如绘画,游泳,书法,为了将来更有竞争力(其实这些东西有多枯燥,你自己也清楚),诸如此类的话,我们有意无意地每天都在对孩子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我都是为了你。我为了你牺牲了多少了?我每天这么忙着赚钱,是为了谁?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对孩子呢?那是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比较,跟我们自己的过去比较,跟周围那些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一旦这种比较没有达到我们内心的预期,或者没有达到周围同龄孩子的标准,我们内心就开始慌了,开始质疑,顾虑,再发展到最后,焦虑就产生了……
可能,也有很多妈妈说,谁不想尊重孩子,听听他自己的想法呢?可是他们是孩子啊,如果听之任之,那么他们是不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学习的,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现实社会残酷。父母是什么?父母就是孩子的掌舵人,就是要帮他们在前进的路上披荆斩棘,保驾护航的。可是我们是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我们所认为对的东西就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吗?曾经在微博上很流行这样的一个例子,双方都是高知的大学教授有一位可爱的女儿,性格,习惯,人际交往都是一等一的优秀,唯一有点不完美的地方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里中等的,孩子也很努力,父母的智商和教育方式也没有问题,但是孩子的成绩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拔尖,在周围人的质疑中,父母开始焦虑了,开始违背孩子的意愿和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报名大量的提高班,培优班,补习班……结果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因为心理压力大导致身体经常生病,成绩一落千丈。父母最后意识到问题,也不再勉强,反而更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成绩慢慢又提升了,因为宽松的教育环境更加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得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孩子在班干部的竞选中脱颖而出,高票当选。孩子最后跟妈妈说了句话,让我也终身难忘,她说,妈妈,这个世界上想成为英雄的人很多,可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为英雄鼓掌的那个人……也许你会说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将来也不会有所作为,可是我却想说,大多数人在未来都不会有所作为,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比这个孩子过得幸福和充实。难道这不是成功吗?焦虑过后,父母是不是更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孩子的特点,喜好,甚至是天分呢?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呢?
曾经,我也是位焦虑的妈妈,也想着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优秀,出类拔萃的人,所以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发现她不爱与人打招呼,也不主动交朋友,我焦虑,我强迫她对遇到的熟人,朋友表现出得体的礼貌,结果导致她越来越不爱打招呼,当我放下焦虑,反思自己,亲身示范,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变得大方开朗有礼貌。曾经,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她表现出排斥,哭闹,我也没有强迫她继续去学习,也没单方面地认为她是不喜欢而果断放弃。我主动跟老师了解情况,发现她只是对个别舞蹈动作感觉到困难,做不好而失去自信,不愿意上课,于是就配合老师让她多加练习,恢复自信,最后还是开心地学了下去。这次的经历反而成了鼓励她遇到困难不退缩,主动克服困难的的教育案例。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最后才能给孩子更好的东西。如今听到别人讨论幼升小的压力,我又自然而然的焦虑,但是我想我会更理智地面对这份焦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下该怎样让她平稳度过这个时期,顺利升入小学,不盲从,不跟随。
焦虑并不可怕,正如我所说,适度的焦虑会促进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过分的焦虑就会让人失去理智的判断,影响事情的发展,甚至会将事情带入糟糕的境地,如何把握这个度,很难。但是每日的反省很重要,当你感觉紧张,顾虑重重,心慌时,问问自己,此时我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吗?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我知道我自己在想些什么吗?我有应对的方法吗?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ok,放心大胆去做正确的事情,如果答案是不知道不确定,那么就缓缓,深深吸口气,告诉自己,此时的我不适合做任何事情,找张纸,找只笔,记录下此时的心态,想法,多糟糕都可以。相信我,当你有天回头看看这些记录时,你会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那点焦虑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凡事不涉及生死,都没什么大不了,不是吗?
再回头看看这个标题,我想我得改改,中国大多数妈妈将死于焦虑,然,也生于焦虑。所谓生与死,不过一念之间。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