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妖
近年,在家长圈里常流传着这样一个口号,“得语文者得天下”。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语文这门学科。然而,这也成为了不少家长的心病。记得,有家长曾问我,“文老师,我孩子语文成绩在小学的时候一直名列前茅,为什么一到初中,一下子一落千丈?”我问家长孩子阅读吗?读过多少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呢?家长一时语塞。似乎症结已摆在面前,答案不言而喻。
语文的基础就是阅读。阅读的量,阅读的质,怎么读,怎么思?这些都是关于阅读的问题。有的孩子读了不少书,可是,读了就读了,转身就忘;有的孩子阅读的口味单一,对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望而却步,只喜欢网络小说或通俗文学,追求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快感,读等于没读;还有的孩子阅读不得其法,只会机械性记忆,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因此,阅读方式不当,反而适得其反。
其实,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从阅读中找到一种乐趣,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还能使自己的语文成绩不断提升。最近,在阅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及作家托马斯·福斯特写给青少年的阅读指南《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时,我从书中找到了不少关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答案,让人欣喜不已。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全书共十九章,每一章都为小读者们打开了一道通往文学之路的大门,通俗易懂,有趣好玩儿。
众所知周,不少经典伟大的文学作品其实就是每个孩子形成初步的阅读素养的最大基础。然而,面对这些作品时,许多孩子要么仅仅读了一个故事情节,要么就是遇难而弃读,与作品相忘江湖……这样的阅读方式,如同蜻蜓点水,浅浅淡淡,随着时间推移便很快淡忘,最严重的是,许多孩子因此丧失了本该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而这两大能力却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最大杀手锏之一。
托马斯·福特斯是一位阅读经验老道的教授,他深谙阅读的重要性和精髓。书中,他以极其浅显的文字将小读者引入到思考和分析之中,让他们开始意识到,何为真正的阅读?
首先,托马斯·福特斯提出了一个大方向的思路:任何文学作品的阅读都是可以遵循一些模式和规则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路,如果我们摸清了故事的套路和规则,那么阅读会逐步变得轻松而又简单起来。比如,第一章《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探险》中,他总结出五个要素的模式,来套用一切有关探险类的题材作品,可谓是百试不爽。与此同时,他还不忘了挖掘冒险背后的真正理由:认识自我。再如,《在哪儿见过他?》一章中,托马斯对莎翁作品的精髓总结,让我们明白了“世间只有一个故事,天下的故事都是一样的”。有趣的观点,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思考。细想,确实如此,不少作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同时,也让我们在不少细节或情节中找到熟悉感。就像孩子最爱的《哈利·波特》中的赫奇帕奇的原型就是来自经典文学作品《柳林风声》里的那位獾先生。再如,我们能从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里看到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里的著名“越狱”桥段。这些熟悉感就像一个个暗号,让我们惊喜的同时,也不断加深思考。
其次,书中,为所有读者提供了不少阅读的思路和方向的同时,他也在强调某些细节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地理环境至关重要》中,就对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环境不仅是场景,是主人公生活的背景,它的存在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因为地理环境包含着此地的历史、人文以及自然气候等因素,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再如,《失明自有失明的道理》和《那绝不仅仅是心脏病,也绝不仅仅是疾病》两章,托马斯提出了书中出现的某些疾病的文学价值,这一切出现在书中时,读者不应忽视,一扫而过,应该尝试着去分析作者写下这些的重要意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托马斯为青少年读者罗列的书目非常丰富有趣,让小读者们在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也能按照托马斯书中提及的“阅读套路”去理解这些作品。当读者们在阅读一部作品时,脑海里开始冒出一个两个问题的时候,那么,这本书的作用也开始发挥了。
我非常认可托马斯·福斯特在跋里写的那句话,“阅读必须是愉快的,阅读是玩的一种方式”。本来,阅读就应该是一件非常愉悦而好玩的事儿。如果孩子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时,那么必然是阅读的方法出了问题。我一直觉得语文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会读,会思,还怕语文学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