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体系结构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经》是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的一部分,共《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卷,主要记载上古地理中诸山。

《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

《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4个部分;

《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4个部分;

《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5个部分。

以上是百度知道对山海经结构的描述。

通过《山经考》对山海经异兽的解释以及五藏山经的科学解读,再次通读《海内经》会发现它涉及范围(包括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附近的幽都)几乎与五藏山经范围相同,而与《大荒经》和《海经》范围则完全不同。由此可见,《海内经》并不是《海经》的内部版本,也不是《大荒经》的内核,更与五藏山经几乎无关。而且由于山海经本身22篇章缺失了4篇章,我们甚至都没法确定《海内经》究竟在整个山海经的位置如何,所以简单把它归于《大荒经》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至少在当前看来,应当把他看做《山经》《海经》《大荒经》之外的独立篇章为好。

理论上说,《海内经》应该对应一部《海外经》,但是这套《海内经》《海外经》与《海经》是什么关系完全不得而知,暂将其统一命名为《海经2》。

《海内经》中大量篇幅记载三皇五帝贵族世系及科学技术艺术,这些可以独立作为《帝王经》。

《海内东经》中杂有一些关于河流的记载,这些应该归于《水经》。

从海经和荒经来看,他们分别是一副画,但都缺失了共同的内核,这部分应该是中原文明 也就是夏。一幅画不会可以减去中心部位,一个体系不能没有灵魂,完整的山海经体系不能缺少一部《荒内经》,称之为《夏经》更为契合。

丢失的一部《海外经》,加上《水经》《帝王经》,还有核心的《夏经》,这四部应该是山海经遗失的四篇。

山海经丢失的就是关键的以东海为中心的大荒经内核,这里有黄帝少昊颛顼的穷桑城,大体应该就在少昊之国范围内,这是三位大帝的出发点,所以这里的描述极其关键。后羿也是来自穷桑部落,大禹有没有建都,以及建都哪里相信都可以在荒内经里找到线索。这个核心部分也是海内各经的空白。

海经实际按照四时写作,东西南北对应春夏秋冬。大荒经按照日历来写,以日月运行排列山脉国家。山经是方向,东西南北。

有了这个部分,山海经才算是完全破译。当然,现在有足够的把握认为山海经确实是中国地理志。[/c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