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人都有这些的疑惑:
一起锻炼减肥,一个月后,为什么别人变成窈窕美少女,自己还是维持原形?
一起参加插画培训,都是零基础开始,为什么别人后来变成了手绘小达人,自己还是对插画一窍不通?
同样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的人,为什么别人已成为英语大牛,说得一口比德芙还溜比志玲姐姐还正的英文,自己还只是停留在能说出英文的26个字母的状态?
排除天赋因素,很多人都把差距出现的原因归咎于个人的自律。
相比于自律,自我驱动力是个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词,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自己不断驱动自己前进的力量。
这个力量来自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它的来源就是想要自己变得更好,以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的欲望。
想要自己变的更好,以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的欲望是我们自我驱动的来源,而自律则是我们自我驱动的手段。
比如我想要变得美丽,所以我为自己报了化妆课程,并学习了服装搭配;我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我每天背单词听VOA……
二。
拥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它会让你有如脚踏风火轮,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全速前进。而手里的指南针,则会永远提醒你不要偏离原来的轨道。
以前实习时遇到一个女孩子,她想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但她不是学设计出身的,于是她就利用下空余时间自学了设计相关的课程,每天要求自己看多少设计相关的书籍,写多少字的感想,还尝试参加一些比赛。
虽然她每天忙忙碌碌的,但眼睛里一点也不见疲态,反而总是亮晶晶的,那是只有在婴孩身上能够看到的一双眼睛——对未来可期的信心。
她说,现在多学一些,以后就能更自由一些。就算未来用不到,也当作是培养多一技。
B仔则完全跟她相反。
同样是实习生,B仔做着那个女孩子一直想从事的工作。但他贪图安逸,总觉得自己是设计专业的就可以高枕无忧。在正式出来工作后,就没有再继续输入更新设计相关的知识。平时的工作也是应付完成。
上司对他不是很满意,说他的设计毫无灵气,而他却抱怨对设计越来越无感,越来越不会设计了,想转行。
在他看来,额外的学习占据他的私人时间,而且那是为了工作而为之,耗时耗神,没这个必要,还不如多睡一会儿觉。但他不明白,任何一件看上去似乎是自己吃亏的事情,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刻,踩中他的利益点,他自己会是最终的受益者。
真正拥有强大自我驱动力的人,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可以忍受垂钓的寂寞,相信必有鱼会上钩,并且会制定踮脚就能实现的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前行。
三。
要保持强大的自我驱动力,需要找到自己的刚需,这样才能让自律变得更有持久性。
无论是锻炼减肥、学习插画、练习英语口语还是实现其他目标,当它无法成为影响自己生活的刚需时,我们就不能感受它的迫切和必要,不能形成持久的自我驱动力,所以也很难摆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魔咒。
什么是刚需?刚需就是你真心喜欢的或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必须做的事情。
听上去两者好像有相悖的地方,前者听起来更主动,后者听起来像被迫。其实不然,要实现的那个目标,应该是你真心想要的目标。两者的本质都在于,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明知道有些事情是刚需,却心存侥幸。
一次有位同事问我,做新媒体运营必须会PS吗?
我说,最好会吧。一开始可以不会,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学习。
她说,我想做这行,虽然很多招聘上都要求会PS,但我觉得应该也会有公司不做这方面的要求的吧。
这时候我就无语了,既然想从事这一行,也知道招聘上有要求,为什么不开始学习,而在这里跟我废话呢。
有些人就是这样,明知道岗位需要,却心存侥幸,认为万一不需要,老子学了不也白学?在他们看来,多掌握一项技能不是好事,反而是累赘。往往也是这类人,容易化身怨妇,叫他P张图吧就说当初入职的时候也没说需要这项技能,叫他写个方案就说我从来没做过,为什么要我写。潜台词就是,你当初招我时我就这样,现在你也得接受这样的我。这流氓,耍着耍着就会把自己耍出局。
有着强大自我驱动力的人,目光如炬,能够看清楚事物背后的逻辑,理清事物间的关系。不断拷问自己,找到真正的刚需。他们或许在工作中默默无闻,但他们始终能够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灯塔,以刚需为船桨,为了自己而工作,他们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