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天继续阅读《妈妈知道怎么办》,分享给大家。

养育孩子,并非易事,特别是在跟孩子沟通过程中,父母容易发脾气,不能好好说话。

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位妈妈看到红灯亮了赶紧停下来,但孩子没注意仍继续走,妈妈赶紧一把拉住孩子:“跑什么跑,当心撞死你!”

你看,妈妈明明是在关心孩子,却说出恐吓孩子的话,这属于情绪表达障碍。为什么会出现情绪表达障碍?

作者说,很大程度上是受原生家庭影响,也就是说,你习得了父母养育你的方式,又将这种方式带到自己的养育中。

比如,小时候你在哭,你的父母说,“不准哭,有什么好哭的?”,你的感受和情绪被忽略,长大后就不会表达情绪,更不会识别情绪

当我们将这些负面情绪都憋在心里,和其他情绪混合在一起,最后表达出来的就是愤怒,突出表现就是“好话不会好好说。”

当你出于好意,表达出来却是斥责、批评,孩子会感觉父母不爱他,没法沟通,而家长又认为,自己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对感受的差异,就是因为没有做到一致性表达。

什么是一致性表达呢?就是心里怎么想的,嘴上怎么说,行动就怎么做。“心口统一”是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提出的的理论。

要做到一致性表达,首先要学会识别情绪,,然后将表达跟情绪保持一致。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妈妈可以说,宝贝,我们过马路时要多留意路况,看到红灯得赶紧停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意外。

相信这样的表达,孩子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关心。在识别情绪和表达情绪之间,还有一个点需要注意,就是需要在心里先按个“暂停键”,想想自己处于什么情绪。

总结一下,父母想正确表达自己,让孩子接收到你真正的想法,需要学会觉察情绪,表达之前先按暂停键,再进行一致性表达。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