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和那个流行音乐的组合无关,只关乎季节,以及心情。
心情微澜而已。只是到了临近而立之年,发现自己明白了很多事情,对人生的态度在平静的生活中渐渐地修正。某同学从上海归来组织一个小聚会,借着叙旧的名义,其实半为显摆自己至少比大部分混得“衣锦还乡”,半为打探,打探一下自己的人脉中有多少可以利用,然后又有多少可以作为他貌似一帆风顺的事业之陪衬。一旦在餐桌上有人的人生经历优秀于他,便冷不防的予以挖苦打击。
言谈之际,他那种寡廉鲜耻的做派表露无遗。社会的现实和险恶,往往可以从身边的,熟知的人身上看个大概,也顺便不断自我惊醒,从个人修养到阅人眼光需要不断地武装。
偶尔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很杂,本科学了一个没有去考司法考试的法学,考研转到艺术理论音乐史方向未果,最后的学业生涯要在中文专业文艺学划一个句号。虽然每个专业都没能在30岁以前学得特别深入,但是不知不觉间,我亲身体会到了的学科间的联系,以及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偶尔看到法律案例,我不知不觉的想将其改编成一部小说,或者一个故事之类。看到一首好的诗词或者现代诗,我脑海中会慢慢琢磨它们变成歌曲后的样子。一切都类似于一种异想天开的发酵,一切又似乎在酝酿着什么。长期以来没什么时间和经济实力多出去旅游,或许暂时来说,读万卷书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活方式,思想就在砖瓦之间得以重塑。不过未来,我还是要努力赚钱,为了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知识才能在行走中发酵,产生新的智慧,而不是流萤陈腐。
说点时事。前一阵看到网络报道的上海消防员救火过程中不慎坠楼的消息,以及新闻中的图片,突然有一种眼眶发热的感觉。他们比我小好几岁,就在这一瞬,生命戛然而止。心痛和怜惜。
练琴,练琴,因为我爱音乐。在黑白键之间游走,世间的庸俗以及浮躁都被音乐层层过滤。
最近理论书看多了,写文章的语言越来越不美了。
更新博客,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