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法正这么一报,立即引起帐上的一片波动,因为孔明的威信远远在庞统之上,非但刘备对他视为至宝,就连文臣武将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马良一到,肯定会否定庞统进兵的计划,因此都在议论。
只有彭羕显得特别轻松,趁大家都在说话的当口,他走了出来,自言自语道:“龙凤龙凤,天差地别;庞统拜我为师,我愿拜诸葛亮为师。”
庞统想:放你妈的屁!你拜了孔明为师,那末我怎样称呼孔明呢?难道叫他太先生不成?
只当没有听见,怒气冲冲地说:“孔明啊,你来误事了!”
刘备听说马良送信到此,喜形于色。心想,彭羕的预料千真万确,必定是来劝我不宜进兵。立即传令:“来,相请季常大夫。”
马良上大帐,拱手道:“皇叔、军师在上,下官有礼了。”
庞统一肚皮的不高兴,睬都不睬。
刘备招呼道:“季常大夫少礼。未知到此有何要事?”
“下官奉了孔明军师之命,传书到此。请皇叔,军师启阅。”说罢,将书信呈了上去。
庞统当然不想看,知道信中不会对他有利,所以也不去接。
刘备此时比庞统心急,见庞统不动,就伸手接了过来,急拆视之,前面几句不太懂,好象讲的是天文。后面几句是“七夕节不宜进兵,主将帅多凶少吉”。
刘备明白,主将帅三个字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知道孔明在汉军用兵上,可称是绝对的权威,要是自己执意要进兵,信上的措词还要严厉些,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点明意思,看来这多凶少吉是指庞统一个人的。
刘备把信递到了庞统面前,说道:“请庞军师观看!”
庞统想,孔明的信肯定是阻止我进兵,看了又是一包气。就算孔明并不加阻拦,或许另有高见,我要是看了又得改变原来的计划,从刘备看来,我还是不及孔明。我的决心已下,还是不看的好,也不要孔明自作多情。
所以取信到手,看都不看。撕得粉碎,搓成一个纸团,掷于地上。对马良说:“大夫与我速回荆州。传言孔明不必分心,川中之事皆在本军师身上,请他留心小主人便了。”
这几句话存心是在触孔明的霉头。庞统认为,孔明在荆州连一个小小的刘禅都看不住,川里的事还要来插手,这不是明明在扰乱军心,坏我大事么?
帐上别的人都以为庞统固执已见,一意孤行,只有魏延觉得痛快淋漓,得意洋洋地向前走了几步,喝道:“马季常!”
马良想,帐上什么人敢连名带姓地叫唤?皇叔和庞军师也要尊称我一声大夫。抬头一看,却是大将魏延在神气活现。
心想,这家伙离开了孔明竟然放肆到如此地步,连马大夫都不称一声,无礼到了极点!
然而,马良是个极有资格的大夫,在这里根本不会同魏延计较,回去可以向孔明禀告。马良拱手道:“魏将军怎讲?”
“回转荆州复命诸葛亮……”
马良想,好呀,这家伙的胆子真不小,连诸葛亮都叫了出来。想必你以后不会到孔明军师手下为将了,这不是已经露出反情了么!问道:“魏将军有何吩咐?”
“蜀中文有凤雏先生,武有本大将军,何往而不克,何坚而不破?川中之事与他无干!”
“是、是、是!”
马良现在忍气吞声不与魏延争辩。回去之后把他的话原原本本地诉说给孔明听了。孔明对魏延此人越加反感。所以一进西川,未捉张任,先斩魏延。
马良想,我长途跋涉,备尝旅途辛劳,未听得一声好话,却来受这两个人的训责,真是将不将,帅不帅!反正信已送到,使命已完成,孔明关照我初六到此有功,这里是讨不到功的,还是早些回去向孔明伸冤吧。
马良说:“皇叔,下官信已送到,求皇叔写一个回条,让下官回去向诸葛军师复命销差。”
刘备想,这个回信非但要为你复命写几句,而且还要把明天出兵的事也要告知孔明。尽管庞统战意已决,已经无法挽回,但消息要传出去,让孔明做好进川的准备。
刘备起身到内帐,须臾,信已写就,上帐归坐。
因为信中并无什么机密事情,并不加封。信笺放到桌上,说道:“有劳大夫奔波,备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