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活着》看人生苦

       如果你也觉得人生苦,那么你该读读余华老师的小说《活着》了。它会让你知道这世上在承受苦的不是你一个,同时也会让你觉得,大概你的人生也没有那么苦。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原是个地主家的儿子。生活富裕,衣食无忧,还娶了个漂亮的媳妇家珍。但是自己不争气,好赌,结果把家产败光了,于是从富人一下子成了穷光蛋。老爹先被他气死了,媳妇家珍也回了娘家。后来好在良心发现,想照顾好自己的老娘,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凤霞。就在他准备承担一个家庭责任,一家人开始准备新生活的时候,却被抓去打仗去了。战场上也是九死一生,吃尽了苦头,在他终于从战场上回到家的时候,才知道这期间老娘已经离世,女儿凤霞也因为生病没得到及时医治而变得又聋又哑。好在打完仗了,他也回到家了,以为这样总该可以安稳过日子了吧,可是变故又来了。他媳妇家珍病了,得了软骨病下不来床了,于是一家人的重担都压在福贵一个人身上了。苦就苦点吧,只要还有日子过,结果儿子有庆为了给县长夫人献血被活活抽干了血死掉了。苦难从没放过他。后来凤霞成家了,以为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了,结果凤霞因为难产死掉了,家珍也相继离世,好好地一家人只剩自己、女婿和一个小外孙苦根了。这样还没完,女婿又在做工时被水泥板砸死了,变故一场接着一场,好事与他无关也就算了,祸事还接二连三的找到他。本来独自带着自己的小外孙苦根,以为苦难可以到此为止了,谁知苦根竟因为多吃了些豆子又被胀死了。身边所有的亲人都先他离世,此时的福贵已然不再年轻,苦难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命运也太残酷,整篇小说福贵的人生都充斥着让人窒息地苦难。

       不只是福贵的人生是苦的,几乎《活着》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苦的。福贵的父亲,白手起家,置办起了家产,唯一的希望就是死在自家的大宅子里,最后没有遂了心愿;福贵的母亲,这个如此溺爱自己儿子的良母,死了的时候也在为自己不知所去的儿子担心;家珍原来是小康家庭的小姐,上过学,结果一辈子没有享过福;凤霞从天真烂漫变得又聋又哑还难产而死;二喜身有残疾,好容易有了个家,结果先是失去了妻子,后来在挣辛苦钱的时候离世;有庆和苦根也是都苦,多亏啊。他这一家子没有一个人的命运是不苦的。

       就连其他的人物队长、龙二,不管是好人或者坏人,善良的还是不善良的他们的人生也无不充斥着苦。苦难伴随着小说中的每个人。《活着》也成了苦的代名。

       苦难这样一个概念对于现实中的每个人来说,也许都不陌生。虽然不如福贵那样凄惨,但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而苦难对于每个人来说又是不同的。

       苦难是一种感受,它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的反馈。

       几天前看到一个朋友发的状态,说年近四十岁,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出门,觉得人生充满黑暗。换位想了一下,从这位朋友的角度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一个人孤单地去面对世界的漂泊,确实是苦的一种。但其实换一种视角去看可能就有些凡尔赛了。拿我自己来说吧,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家到外地求学了,二十几岁的时候一个人坐火车去更远的城市上大学,后来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定义一下,这也算是半生飘零了。这样来说似乎我更漂泊。而如今的我独自出行早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并不会感受一个人出行是一种苦。所以同样一件事算不算是苦,对于每个人来说还真的是不同的。

       苦难的一面是生活给予的,另一方面便是自己做怎样反应了。无端遭受变故,灾祸加身,这是生活给予的苦,就像福贵的人生,每一样都不是自找的,苦难却已经把他包围。而另一些苦便是一个人把所遇到的事当成苦了。就拿另一个朋友来说吧,三十多岁,爱情不顺,工作也不稳定,也没有比较好的收入,偏偏祸不单行还被电瓶车给撞了,虽然伤的不严重,但还要经常去医院调理恢复,耽误工作和生活。如果从苦的一面来说,这些事也确实是算得上苦难了。可他偏偏比较乐观,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苦难。

       或许有时是真的,我们太把苦难当回事了。

福贵经历了那么多的苦,最后的他也没有颓废,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和一个老牛相伴,照常地耕作,照常地生活,还能和路人大大方方地谈论过去,甚至还有点幽默,看不出是经历了很多苦难的人。

       假设我们定义苦难是一直存在,那么究竟我们要如何面对同样也值得思考。我想这也是余华老师在《活着》中想要让我们思考的。

我们不否认有时这世界很苦,有些苦更像是倒向自己的墙避无可避。但是认识到了苦只是第一步。倘若一味言苦,那么苦难终究还是苦,我们大可选择去哭喊,去控诉命运的不公,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哭喊无法让苦难减少分毫。接受和忍耐也是面对苦难时可以采用的方式。但这些应对的方式对于我们的人生中的苦难似乎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过于关注苦难也让自己忽略生活中的苦难的另一面,幸福。苦如福贵的人生也有温情存在,在无尽的苦难中也有父母的关爱、夫妻间相濡以沫、姐弟的深情、邻里的友善,有人说那温情是为了衬托更为悲苦的人生,但也不能否认那温情是真实存在过的,这点温情也足以让冰如冬夜的人生有了一丝温暖。所以除了关注苦难,还应该去发现身边的小确幸。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幸福的人不是苦难的事比别人少,而是他们更善于发现幸福,而忽略不幸。

       再者便是另外一种状态了,就是不再去关注生活是否有苦难,只是单纯的活着。真正身处苦难的人已经无心再去关注苦了,于是活着便有了不一样的含义。当生命无所谓苦或不苦,那么苦也不再是苦了。就像最后的福贵,他大概已经无心再去关注苦难了,他只是在活着,不悲不喜地活,因为后来他知道了活着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