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进化心理学
作者:(美国)戴维·巴斯 David M.Buss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月:2015年09月
购买链接:
《进化心理学(第4版)》([美]戴维·巴斯)【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item.jd.com
一、对进化论的误解
误解一:人类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
人类的行为的发生不能缺少这两个成分:
(1)进化形成的适应器
(2)激发适应器的发展与活动的环境输入。
所以,基因决定论一一认为人的行为完全由基因决定而与环境无关的观点一一显然是错误的。进化论并不等同于基因决定论。
误解二:如果行为是进化而来的,我们就无法改变它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进化而来的社会心理的适应器以及能够激活这些适应器的环境输入,那么我们同样有能力按照所希望的目标来改造社会行为。
在理解了我们由进化而来的心理适应器以及适应器所应对的社会输入之后,我们能够摆脱行为不可改变的宿命,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我们的行为。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行为的改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不过,我们对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认识越多,我们改变行为的能力就越强。
误解三:当前的机制是最优设计
这并非意味着现代人类所拥有的适应性机制就是“最优设计”。我们所拥有的这些机制看起来像是东拼西凑的,但是人类最优秀的机械师也会惊叹于这个机制的复杂结构。实际上,有许多因素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现有的适应器远非最优的设计。
最优设计的第一个障碍是进化迟滞( evolutionary time lags)。请注意,进化是指生物性状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环境的每一次改变都会造成新的选择压力。由于进化过程发展得非常缓慢,生物往往要在特定的选择压力下经历数千代的生命周期才能体现出变化, 因此,当前人类的设计实际上是更早时期的环境选择的产物。
最优设计的第二个障碍是适应器的代价( costs of adaptation)。所有的适应器都有相应的代价。如果某种设计相对于其他设计而言具有相对较大的收益和较小的代价,那么自然选择就会青睐这样的机制。
二、现代人类起源的里程碑事件
人类属于哺乳动物( mammals),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于2亿年前。哺乳动物是温血动物,它们进化出了调节内部体温的机制。
这种恒温的特性赋予了哺乳动物一种优势,即它们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够在一个稳定的温度下进行。除了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比如鲸)之外,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皮毛,这一适应器有助于它们保持体温稳定。
哺乳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喂养幼崽的方式是靠乳腺分泌的乳汁。进化历程中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在1亿1400万年前,胎盘类的哺乳动物出现了。
大约8500万年前,哺乳动物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这就是灵长目( primates)。
从最初的灵长目到现代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大约发生在440万年前, 这就是两足行走( bipedal locomotion)模式的出现,最重要的也许是,两足行走将灵长目动物的双手解放了出来。
又经过了大约200万年的进化,第一批粗糙的工具オ开始出现。化石和考古记录表明,这些原始工具出现于250万年前。它们是奥尔德沃( Oldowan)石器。
能人的进化历史从250万年前开始,直到150万年前结束。
大约180万年前,能够制造工具的两足灵长目动物进化出一个很成功的分支,称为直立人( Homo erects),并开始走出非洲,逐渐迁徙到了亚洲。180万前的化石证据表明它们已经迁徙到了爪哇和中国等地( Tattersall12000)。
大约从120万年前开始,人属的脑容量开始急剧增长,足足增加了一倍多,最后达到1350立方厘米,几乎接近现代人的脑容量。
大约在2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统治了整个欧洲和西亚的大部分地区。
还有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会安葬死者。但是,大约3万年前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变,这使得尼安德特人在兴盛了17万年之后突然灭绝,他们的时代贯穿了整个冰河期。他们的神秘消失和另一个事件在时间上恰好吻合,这就是现代智人( Homo sapiens)的突然出现。
三、心理学领域的里程碑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9世纪末,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以性为基础的心理学理论,震动了整个学术界。
弗洛伊德认为,性不仅仅是成年人独有的动机,而是人在所有年龄阶段的基本驱力,从初生的婴儿直到老人, 概莫能外。而我们所有的心理结构,都不过是性的宣泄渠道。
在弗洛伊德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核心内容就是他所提出的本能系统( instinctual system),该系统包含两类基础的本能。
第一类是求生本能(life- preservative instinct),比如对空气、食物、水和居所的需求,以及对蛇、高处以及坏人的恐惧等。
第二类是性本能( sexual instinct)。“成熟的性”在成年人发展的最后阶段一一生殖期一达到顶点,其本质特征是直接导致生育活动。
弗洛伊德的两种本能刚好对应了达尔文的两种进化理论。
弗洛伊德的求生本能对应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也常常被称为“生存选择”;
而性本能则对应于达尔文的性选择。
弗洛伊德在晚年对自己的理论做了修正。他把求生本能和性本能结合在一起称之为生本能”,此外增加了一个本能,即我们所知的“死本能”"。弗洛伊德试图将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思想渐浙远离了最初的达尔文的理论框架。
(二)威廉·詹姆士和本能心理学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于1890年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詹姆土理论的核心也是“本能系统”。
詹姆士将本能定义为“一种行为官能,它能够以某种方式产生特定的结果,但它对结果没有预见性,也不需要事先接受训练和学习”( James,1890/1962,p.392)。但是,本能并不总是盲目的,也不是必须要表达出来。它们可以被经验加以修正,或者被其他本能占得先机。
毫无疑问,詹姆士的理论最具争议的地方在于他列举出来的本能清单。
和一般人的看法相反,詹姆士相信人类比其他动物拥有更多的本能。
(三)行为主义的兴起
华生非常强调一种叫做经典条件作用( 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一般性学习机制。经典条件作用是指在本来无关的两种刺激之间建立连结( Pavlov,1927; Watson,1924)。
与詹姆土这样的本能主义者截然相反,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先天特质是很少的。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很少的先天特质、一般性学习能力和环境中强化相倚的力量一一却统治了心理学长达半个世纪( Herrnstein,1977)。行为主义宣称,人性的本质就在于人类没有任何天性。
(四)关于文化多样性的惊人发现
研究者发现人类的许多特性都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Brown,1991)。比如,男性的性嫉妒就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不存在文化无限多样性的神话。
(五)加西亚效应、预备恐惧以及激进行为主义的衰落
哈洛( Harlow,1971)在实验室隔离抚养了一群猴子,这些猴子出生后从来没有和其他猴子接触过。实验室里有两个“猴妈妈”,都是用金属丝编成的、不过其中一个“猴妈妈”身上覆盖了毛茸茸的绒布。小猴子只能从金属的“妈妈”那里得到食物,而线布“妈妈”那里没有食物。
对行为主义的另一波冲击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輸·加西亚( John Garcia)。
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加西亚先给老鼠喂食,数小时以后,通过一定量的辐射让老鼠产生呕吐反应( Garcia, Ervin,& Koelling,1966)。尽管老鼠在进食数小时后才发生呕吐反应但是一般情況下老鼠只要一次试验就不再吃刚才吃过的那种食物,它们好像“意识到”正是这些食物导致它们呕吐一样。当加西亚用蜂鸣声音或灯光来与呕吐反应配对时,却不能让老鼠学会避开这些伴随刺激。也就是说,老鼠似乎具有一种“预置程序”让它们很容易地学会某些反应,比如避开与呕吐有关的食物,而学习另一些联结却非常困难。
于是,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提出了一个命题:有机体通过进化而先天地“预备”了学习某些事情而非另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总之,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其结果是形成了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老鼠、猴子以及人类都显示出具有某种预置的倾向性,它使得有机体很容易地学习某些事情而完全不能学习另一些事情。
第二,外部环境不是行为的惟一决定因素。
(六)探究黑箱:认知革命
认知革命让心理学转向研究“大脑内部的活动”,而不是仅仅关注外部强化的效果。
现在,认知革命或多或少地被等同于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对认知过程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一种机制以什么信息作为输入,该机制用什么程序来转换这些信息,这些程序的运作又是基于什么数据结构(表征),以及会生成什么类型的表征或行为。
信息加工机制一即认知机制一需要有“硬件”基础,心理活动的硬件基础就是大脑的神经生理组织。随着行为主义的衰落和认知主义的兴起,探索人类“大脑内部”的活动成为了心理学的主流工作。研究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已不再被视为“不科学”的臆想。相反,它现在被认为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认知心理学家依然怀揣着从行为主义范式那里继承来的领域一般性假设( Barrett a& Kurzban,2006; Tooby& Cosmides,1992)。
心理信息加工机制的领域一般性假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合爆炸( combinatorial explosion)。如果领域一般性的程序没有专门化的加工规则,那么它在任何给定情况下所面临的可能选项的数量将是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