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3年,可以说是房地产的爆雷年。恒大、世茂、融创、碧桂园、旭辉、绿地等一众房地产像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据粗略统计,有名的就有多达40余家。房地产业一片萧杀凄凉,萎靡不振,进入凛冽的寒冬。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早年伴随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的职业经理人(以下高管)也纷纷面临裁员下岗、失业。过去这些高管在房地产辉煌年代,拿着高薪+项目提成, 外带靠房炒房挣外快,收入不菲。 而如今,高薪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生计都成了问题。
尽管这些高管都有一定的学历和房地产运营、销售或者建筑某方面的专业优势,但伴随着房地产20余年的红火,他们也已人到中年,青春不再,在就业市场毫无竞争优势,求稳定求轻松便成为他们的最大诉求,央国企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向往之地。所以花无百日红,没有永远跑火的行业,在这个时代,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
我身边好几位房地产企业的高管纷纷转投到省、市、区的国企。虽然央国企的收入打了骨折,但毕竟他们享受到了房地产辉煌的红利,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现在只想在央国企谋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聊以度日,好好的陪伴家人,过上有规律的温馨生活。
为什么央国企成为他们的首选。因为:一是收入待遇较高,完全可以和公务员、事业编媲美:二是比较稳定。背靠国家和地方政府,一般不存在倒闭。入职央国企只要不犯错误也不会下岗;三是工作相对轻松。不像互联网大厂那样卷,要996:四是社会声誉好,有面子。央国企毕竟是体制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五是最关键的一点,入职央国企比较容易。虽然央国企入职也要进行一定的考评面试,但毕竟比不过考公和考事业编。精英们本身持有高学历,且具有多年的房地产管理运营以及销售、建筑等专业资质,加上行业内摸爬打滚多年,稍微找个熟人关系引荐加持便成了。
由此,央国企似乎成了房地产精英退出江湖,修身养老的归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央国企还是类似于党政机关,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竞争不充分,压力传导不够,尚未真正成为现代企业。国有企业的改革还任重而道远。
这次暴雷之所以央国企房地产不多,并不是他们经营的多好,那是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央国企的房地产企业大多承担着政府工程,不愁销售,风险极低。央国企又不差钱,背靠政府财政,信用好,融资渠道多,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这次房地产狂风暴雨袭来,有惊无险。但长此以往,总不是办法。央国企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没有完全市场化地搏击风浪,始终是个隐患。
房地产企业的大爆雷,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房地产精英纷纷转投央国企,也让体制内收割了大批的房地产建设人才。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加快提升市场自主经营和抗风险的能力迫在眉睫。央国企只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经受市场风风雨雨的洗礼,才能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才能无愧于共和国长子的光荣称号。
朋友们,你对央国企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