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买早餐时,在小区门口碰见保安和装修工人拉扯。装修的领头大哥脸色不好,高声说道:为啥?为啥?一女的帮腔说,我们干不成活,今天就没钱拿。保安年轻,瘦小,站他们面前,一步不退,轻言细语:高考。高考。晓得噻,这几天,都不准施工。但这几个工人还是不想离开,我过了人行道,回头看去,他们仍然站在那儿。
6月7日,2025年高考的第一天。时间回溯,上个世纪的这一天,我也应该早起,快速洗漱,吃过稀饭馒头或者包子,检查钢笔是否吸满墨水,身份证和准考证是否带上,准备走进决定命运的考场。胜,则脱离农门,一生的行走轨迹迥然改写;败,则重返出生地,过一生无预无期的生活。但我们是幸运的,有跟全国几十万考生同场竞技的机会。因为,我们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已经被“预选”的门槛拦在了考场之外。他们同我们一起寒窗苦读2年,最后却没能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
什么是“预选”?打个比方说,就是体育赛事中晋级决赛前的淘汰赛。为什么有“预选”?老师告诉我们,大学院校数量少,招不了太多的学生。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随着大学的扩招,“预选”被唾弃,很快成了古早的东西,现时的很多人,可能闻所未闻了吧。
预选,把三分之二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生生拦在高考的大门之外。高考,又把三分之二的考生拦在大学的校门之外。21世纪的“卷”,哪里及得上我们那个时代?
就是因为如此的苦熬苦读,高考结束,人感觉的不是轻松,而是茫然,全身心的放空。我和要好的几个同学进城,吃饭,闲逛,看通宵投影武侠电影和连续剧。几天后,在街上偶遇一个亲戚,被训斥了一顿。原来家人和亲戚们都以为我考砸了,不好意思回家。我能怎么说呢,唯唯诺诺了几句,随他回家了。
8月初,一个信封,递交来高考成绩,比一本线多20分。喜。但一连20多天,没有音讯,不见下文。忧虑......忧虑......一直到8月底,在我们都不抱希望,父亲去张罗我的复读时,又一个信封来了,拆开,一张陌生学院的通知书掉了出来——我不记得报过这个学校,我对即将入读的专业一头雾水。多年后,见到了我的班主任,他笑了,说:知道为啥叫你们填报院校和专业时用铅笔吗?为了升学率啊。你们的志愿表,都是学校组织有经验的老师,斟酌再斟酌,帮你们填的。
我要感激我的学校和老师们。按照我好高骛远的志愿,我特定当年落榜。即使第二年复读考上,但我走过的路也会截然不同。我毕业后到了成都,而我那些复读后上了大学——大部分是重点大学的高中同学,不是去了三线城市,就是回了县城工作。他们中有些经历了下岗,有的转行,不经如意者多。有个要好的同学,还在寻找工作的途中,遭遇了车祸。当然,也有去深圳海南闯荡成功的。我佩服敢于挑战命运的同学。但是,我也一点不鄙薄自己的平凡。
明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煎熬过3年的学子们,明晚你们也可以暂时放空自己,用自己的喜好和喜爱犒劳一下自己了。高考对我们那代人而言,是决定命运之战,但对你们而言,只是迈过人生之路的一个小小的石坎。成功或失败,伟大或平凡,从来不是一次高考、能不能上大学奠定的。高考之后,你们的天空,应该比我们蔚蓝,你们的路,应该条条通罗马。
PS:最难的数学题,能让你们笑起来——多么叫我羡慕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