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完成的文学作品。有的是童话,有的是诗歌,有的是神话,有的是寓言。也许是因为成人世界里有太多的虚伪和言不由衷,所以纯真的声音才会显得格外珍贵。例如《皇帝的新装》里,孩子那个纯真的声音虽然只有一句,却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那个声音,是腐朽社会里的一道光,一线希望,让人们在看清这个社会腐朽、落没的同时,也看见了希望。童心无邪,只有一颗无私的心,才能真正地无所畏惧。这个声音,是作者,也是千千万万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在黑暗的夜空呼唤美好、正义和善良。
今天,在我的课堂上,我也听到一个纯真的声音,它在课堂里一遍遍回响,成为我听到的最单纯也最动听的声音。
带着孩子们解读《女娲造人》,我问:作为神,女娲有非凡的超能力,但作为人,她又具备凡人的思想、情感和特点。请大家找一找,文中哪些描写让人觉得女娲是一个真实的人?”话音刚落,一个孩子神速回复了一句:“妈妈。”声音从后面传来,清脆、单纯,呼唤里有惊喜,有幸福,也有无以言说的感动。我听懂了,他是想说当女娲第一次抟土造人成功后,她造的第一个人叫她妈妈,妈妈是孩子对母亲的称呼,这个称呼只有人才有,可是他一着急,就把其他内容忽略了,结果就只冒出一句“妈妈”。因为声音响亮干脆,其他孩子都笑了,我也趁机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是的,因为女娲是女的,所以叫她妈妈。如果你站在它面前,估计他会叫你“爸爸。”说“爸爸”的时候,我有意模仿他的语气,又一次把孩子们逗笑了。喜欢这样的时刻,孩子们投入的学习,忘记一切,欢声笑语,轻松而又快乐。
接下来的分析中,又有几处描写涉及到女娲作为母亲的形象,每一处,那个孩子都会发自内心的喊一声“妈妈,”和第一次一样深情、干脆,既不矫揉造作,也没有刻意而为之,大概他确实是感觉到了女娲身上母性的光辉,所以才会不由自主的喊出“妈妈”吧。
忽然有些自作多情,想:孩子有没有把我当他的妈妈?他喊出这声“妈妈”的时候,是想起了他的妈妈,还是想借机会也喊我一声妈妈?如果没有,为什么那个声音从教室后面传入我耳膜的时候,就轻轻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听的那么真切,那么动容?作为教师,我多么希望自己是孩子心里另一个妈妈,又多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感觉到我的关怀和爱抚?尽管我知道我做的还很不够,但我一直都希望这些孩子会因为我而喜欢上我的课堂,他们的人生也能因为我的出现而就此改变。
因为被这个孩子的一声“妈妈”感动,我决定今后努力做一个仁慈、宽容的“妈妈”。这也是我今天听到的最纯真的声音。真心希望,我能一直倾听到这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