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边的朋友聊天,发现越来越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开始设置“组织发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OD)”这个职能,希望深入业务,强化人力资源的战略伙伴价值。不少人力资源的朋友也对OD产生了兴趣,希望往这个方向发展提升。一下子,OD成了HR领域的热门词。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好,可真正从事过OD的朋友,往往会有使不上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总结下来,有三道坎过不去。
第一道坎:OD的业务主线说得清么?
“组织发展”听起来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回想一下我从事过的OD工作,仅从工作模块看,就涉及到如下方面:
1)战略相关:行业趋势分析、参与业务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等;
2)组织相关:组织绩效、组织及岗位体系、流程优化、组织变革、体系审计等;
3)人才相关:核心专业能力规划、任职资格管理、领导力和能力发展项目设计、干部管理、关键人才、激励体系、用工策略等;
4)文化相关:企业文化、雇主品牌等;
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推动组织更好地发展,因而都可以归于OD的大范畴内,可谓面面俱到。可是,对于所谓“面面俱到”的另一个理解,则是缺乏清晰的职责主线和边界。比如,行业分析和战略制定,原本是战略规划部门的主业,而“组织、人才、文化”几个模块,在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里也能快速找到可以承担相应职责的部门,如COE可以承担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绩效薪酬、学习发展等细分专业领域工作,BP则可以深入部门,去优化部门的组织、岗位、流程,改善人员配置效率和团队氛围等等,SSC则可以深入研究员工关系或者用工策略,并在文化或者雇主品牌上贡献力量。这些在定位和边界上更为清晰的模块,没有OD的名称,却完全可以分解承担OD的工作,这就让OD人员感到困惑——哪些工作才是OD的主线?
第二道坎:把OD放在HR下面真的合适么?
在哪里设置OD?比较常见的是将其设置在人力资源部内。这样的设置易操作,但存在如下三个不匹配:
1)一种资源VS多种资源:人力资源部本身是围绕“人”这个资源要素设置的,其业务逻辑则更多地围绕“人才规划-选育用留”来设计。而组织发展,除涉及“人”这一资源要素管理外,还会涉及战略、运营等领域。以人力资源单一视角去谈整个组织的发展问题,显然不匹配。
2)业务角色VS支撑角色:在大多数公司里,人力资源部仍被视为典型的后方职能部门,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了解业务的能力和途径有限,在推进组织发展工作时,会存在业务信息不够、理解不足的现实问题。
3)管理视角VS经营视角:人力资源的从业人员,其视角和知识结构往往囿于“人力资源”领域。由于长期处于支撑业务的地位,人力资源人员极易缺乏组织发展所必需的“经营”意识和理念。经营理念的缺乏,会直接影响组织发展人员看待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视角,影响最终的判断和交付质量。
组织发展工作范围广,着眼点在整个组织,涉及的体系很多,理论上应该被组织赋予较大的权力。但现实的情况中,组织发展并不掌握实际的决策权,它更多地承担各类方案和建议的输出,属于典型的幕僚机构。因此,组织发展的真正权力,来源于它所汇报的对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组织发展模块汇报的对象,很难参与到公司业务关键决策中去,那组织发展的权力自然不够,在公司内开展各类项目、变革时,便会处处掣肘、难以施展。
第三道坎:OD的贡献到底怎么衡量?
再说绩效的考量。制定了一个好的中长期规划、搭建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推动了一次成功组织变革,当然都是看得见的产出,但这只是站在OD自己的立场上看待自己的工作,或者站在人力资源的视角看待OD的工作。如果我们换到企业经营的视角,OD在推进的这一系列工作,最终对业务的结果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又如何界定和验证工作质量的好坏?这个问题如果不认真思考,拿不出一套可以给业务带来实际价值的考核内容,组织发展充其量也就是“概念高端、自我感觉良好而实无一物”的空心枕头,说到底还是可有可无。
综上,如果迈不过“业务主线、机构设置、绩效衡量”这三道坎,OD的作用也就无法有效发挥。那么有没有办法迈过去呢?有,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