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前,班上有一个同学在QQ上组织了一个所谓的“屏蔽群”,其理由十分恰当:我的言谈举止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各位同学的“初中体验”,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群专门对我实施屏蔽。
一开始,我并没有过于在意这个班级群的存在,仅仅以为这只是同学们的一时兴致。毕竟别人怎么做是他们的自由。因此,在别人告诉我这事时,我也就是笑笑而已,并没有把这当回事。
可是,当星期五时一位同学将手机的聊天记录给我看时,我却非常不能接受群里某些人的“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评论”。
以下便是群中某位同学的友好抨击: “他的成绩是很好,但是年级里面不是有很多和他成绩差不多的吗?他凭什么自傲,凭什么在我们身上撒气?”
“他的确有理由因为自己的成绩而骄傲,但是他不能对我们施暴!”(emm……看到施暴这个词时我思考了很久,然后笑了一天)
以上节选自某个民主战士的伟大声辩。 当我看见这些评论时,心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是被孤立?还是自愧?这个感觉我说不上来。在我过去的印象里,总认为我在同学的心目中并不是被憎恶的那一个。就算是被一些人讨厌,也没有到达被诬陷的地步。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的身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六年级开始,就已经有一些人在社交平台上对我进行这样的评价,但却没有出现施暴这个可怕的词语。
我想,这个民主战士应该是要把我推向校园暴力的深渊。
冷静下来后,我开始进行不断的自我反省,并且向父母倾诉事情的经过以及我内心的想法。 于是,我要谢谢这个对我实施屏蔽的群聊,给了我新的作文素材和新的学习动力。 在与妈妈的交谈中,我认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正能量:
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自信,给人快乐。
也明白了什么叫做高情商:
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
我想,如果我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能做到这几点,也不会有这件事的发生。而如果我可以在未来做到这几点,也足够让一些人闭嘴了。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写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对于这句话,南怀瑾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作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这里的学问,讲的不是知识,不是文学,而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只有知道做人的原则,并将其用在日常的行为生活中,才能称得上是圣人。
这与王阳明心学的“知心合一”之理是同样的见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自己学了一些肤浅的知识而沾沾自喜,我过去也是其中之一。因为自己获得的一点点成就而目中无人,甚至自以为是,导致学习停步不前,与他人的关系也受到了破坏。总之,让学问提升缓慢。
古今中外,多少这样的人,用他们的生命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为人熟知的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也是因为自傲,带着八十万赵兵走向了死亡吗?
我们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应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美好过程,是做人的原则的树立,是谦逊低调的品格的培养。如果一个人,连内在的膨胀之心都不能收敛,学习再多的知识,不也是纸上谈兵吗?
我们总说在学国学,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但是却很少有人顾及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真正智慧。
让我们一起行动,用思想来内化自谦的涵养,让行为展示真正的至善。
感谢这位同学,让我在自谦的路上更进一步。
2019年3月24日翔宇于深圳松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