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做大事让我们失去人味儿。做大事的计划如此繁琐,需要我们集中脑力去思考,无暇去关心用户;任何变化都可能导致大事的拖延,不能接受,所以强调执行力,无暇关心合作伙伴的感受;所谓的协作,就是你必须听我的,因为我在做大事;大事要求很高的专业能力,现有团队都不行,找人又找不到合适的;做大事耗时长压力大执行难,所以没有心思去聆听变化、关注细节,强压团队的抱怨还来不及呢。在长期的高压下,在长期满脑子做大事不关心用户和合作伙伴后,在长期强调管理利用指标强推绩效KPI助力后,一只非常有执行力、欺上瞒下、唯数字化指标化、做事粗糙缺乏专业能力和创新、毫无人味儿的团队就这么成功被打造出来了。这时,抱怨团队不关心业务、不关心用户、缺乏协作能力、不够专业,你说的都是对的。(回答个问题:团队跟了你多久了?)
一口气读完大卫关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的文章。回想起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上半年,针对团队性能模块的质量问题时的种种,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般。休假回来,面对团队的各种问题,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业务融合嘛,曾经我们也做过,有什么困难的呢?我想着只需要复制曾经401和402的成功经验即可。于是,开始在团队各种从“大事”的角度去指点江山,引入各种工具和流程。而事实证明,一年半过去了。我除了疑惑还是疑惑……为什么需求永远都是要等到反合补丁的时候才能加班加点赶出来?为什么外场故障放了30天依然没有解决?为什么每次总出问题?为什么代码走查的时候,会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
因为,我一直在“干大事”,“干大事”意味着,我一直在圈子外游离,没有真正切入进去,永远也无法理解那些为什么?
于是,2017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调整工作的重心。不再去“指点江山”,事实上,不得不承认,其实那些工作都无效的,只是不愿意,不甘心,非要用事实来证明。2017年下半年,开始接手性能BA的工作,开始一步步切入到核心,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研讨业务,讨论需求方案。当我对业务和方案理解得越多,我对大家的感恩和理解也变得越来越多。当我只是做好细节的事情的时候,我发现经过半年的时间,一切都开始慢慢往好的方向普通发展。
是的,我们都喜欢“干大事”,谁会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呢。但,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最重要的是小事。做好一件件小事,慢慢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雪球越滚越大,事情都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但所谓的“做大事”,有时往往只是游离在核心问题的边缘。
2018年,专注于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一件小事,坚持从不断的自我改变开始,相信美好就能慢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