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天山色秋分后,中秋月华霜降前。

今日秋分,就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这不,雨后的晚风里,就有了一点点秋天的味道。其实,还是很想念北方的秋天味道。当然,我所想念的,肯定不是郁达夫笔下的秋的古都的萧瑟与凄凉感。

因为,岭南的秋天周期并不是很明显,虽然也有大自然草木交替的踪迹,但还是不如北方那么分明。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变换着的色彩与图案,给人留下来的印象太深刻,血脉里流淌着的感觉已经印迹在脑海里,虽然冷暖不分明的温度让体感变得有些迟钝。但,秋的果、秋的花、秋的叶,带来了不一样的秋获、秋景、秋天的意境……

其实,自立秋之后,这边的秋老虎一直都在发威,白天蒸腾如酷夏,空调还不曾关掉。但,早晚的风吹来,迟钝的体感还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吹在身上的风不再像三伏天里粘粘乎乎的,而是有点利索的、畅快的干爽。这,也许就是好多人喜欢的,秋天凉燥的舒爽。

如今,尽管温度还是有些高,户外运动下来还是一身水,但湿气的感觉没有那么重了。空气里也显得格外清新,在公园里树荫下走路或运动,一呼一吸里都感觉了草木醇香的味道。对比北方的寒气渐生,瑟瑟秋风里的早晚温差在变大,所以这几天,看我父母早晚穿在身上的的衣衫就知道了,尤其是我的母亲,还提醒着我不要再穿裙装,小心着凉。她总是忘记我们处于不同的纬度地区,不,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着在外的儿女,吃饭穿衣的冷暖。

民间一句俗语总结的很好,里面包含着普罗大众养生的智慧:头要凉,脚要暖,肚肚不装满。 其实,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有些也是值得当代人借鉴与遵循的。养生与保健,其实也是要人体顺应时节交替,遵循大自然的生发规律,天人合一。

吃饱穿暖不感冒,滋阴润肺敛心神。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从防秋燥开始,养秋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