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观测性】




现在几点
看表吧
这是什么时间
亚洲的
还是北美的
地球的
还是火星的
太阳系的
还是仙女座的
这个宇宙的
还是平行宇宙的
虽然过去当下与未来一直同在
时间的可观测性
就是无限可能

你在哪儿啦
我在这儿呐
这是哪
这里哪里都是
也可以哪里都不是
你究竟在哪里呢
我就在你身边
看不到你
是的
那咋办
不用看
用心
虽然不可观测
但却可以感应

我是谁
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试问又有谁可以帮我决定
你是谁
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一切都只能由你发现
虽然不一定由你决定
人看见自己一路过来的轨迹
也许能知道未来的可能
然而这就是人生
能观测到的只有不确定性

故事总有起承转合
它具有主干
却随时枝节横生
这不是它的主观意愿
而是客观环境带来的影响
故事可以出人意表
也可以发人深省
它说的不一定是事实
表达的也不一定是真理
却总能打动人心
故事可以计划和编排
却不一定会按照剧本演出
更加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
故事存在许多不测

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
都有自己的想法
就是不告诉你而已
不管你如何窥探或分析
始终讳莫如深
星体粒子和虚拟现实
都有自己的立场
你不懂而已
因为你只有五感
他们却充满无限可能
你思故你在
物觉物自体
不可观测是共性
自寻烦恼才是病

。。。。。。


附录:【维基百科】词条解说

不可观测性(英语:unobservability),是一种物理特性。人类不可直接观测其存在、本质、特性、质地,或交互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不可观测的事物。在科学哲学中,不可观测的事物的典型例子包括:原子粒子、引力、因果关系、信念和欲望...等。[来源请求]不过,有些哲学家(例如:乔治·贝克莱)把所有客体——树林、桌子、别人的想法、小至微生物程度的事物以及其他等等人类视之为引发认知的东西,全都理解为“不可观测的”。

不可从观测发现一个科学理论曾毫不含糊地提到的东西,这情况跟伊曼努尔·康德所指出的本体-其称作物自体。(即一事物是存在的,不过它未有通过我们的感官机能和思想而成为被认知的事物,其存在不涉及他人、自然而然、而且其状态不可能为任何人所知[1])与现象(已被认知的事物)间的分别十分相似。据康德所说,人类不可能知道本体;人类所能够知道的就只有现象。康德所定的这种区分跟约翰·洛克对主要性质和次要性质的区分相似。次要性质就是人类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好像红色、叫声、热、发霉或者甜等等;而主要性质就是一件物件引发人类刚才那些感观认知的实际性质。[来源请求]

不可观测的事物的存在性和认识性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议题。科学现实主义认为这类在论理中提到但不可从观测中发现的事物是存在的;相反,工具主义认为诸如原子之类不可观测的事物可以是有用的科学模型(参见:模型),但不一定实际存在。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Cloudformation与其背后的“基础设施即代码”》中,我提到了利用Cloudforma...
    极客人阅读 965评论 0 0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279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