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上好新时代美育课

近日,在县委党校中青班培训课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王羊羊老师讲授的《领导干部的形象和魅力》美育课,引发我深刻思考。美育,狭义指艺术教育,广义则是将美学原则融入各科教学形成的综合育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不仅为学校工作指明方向,也为全社会提升审美素养提供了遵循。对党员干部而言,美育更是锤炼党性修养与涵养美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美育在锤炼党性修养进程中具有独特价值,它通过审美浸润着力培育党员干部的三种关键自觉:一是在修身传统中淬炼品格自觉,引导党员干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道德品质;二是在推动事业发展中树立审美自觉,促使其秉持“实用与审美并重”的理念,以更具前瞻性和艺术性的眼光谋划工作;三是在服务人民实践中涵养价值自觉,深刻感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蕴含的崇高美学价值。因此,党员干部要上好新时代美育课,践行好美育要求。

党员干部践行美育要求,关键在于将“克己复礼为仁”的修身智慧融入行动,化“三种自觉”为生动实践。一是在品格自觉上“克己”以“复礼”。时刻对照党章党规、初心使命检视言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以“吾日三省吾身”的审慎态度涵养正气、砥砺品德,让党性光辉在严于律己中自然彰显。二是在审美自觉上“复礼”以求“仁”。将“实用与审美并重”原则贯穿于政策制定、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力戒粗鄙功利、形式主义,追求工作成果既经得起实践检验,又兼具人文关怀与形式美感,在提升工作品质中体现对人民福祉的深刻关怀。三是在价值自觉上“为仁”而笃行。将服务人民视为最高美学追求,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感知民心,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化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务实举措和温暖细节,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方能以内外兼修之美引领风尚,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与人民幸福的守护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