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行七言句, 录自杜甫的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因怀古而感喟, 连读者也受到感染,勾起当时那页历史的回顾。
东汉末期, 群雄争霸战乱。当时, 隐居隆中的诸葛孔明, 接受刘皇叔邀请, 出山辅助匡扶汉室。几经征尘建立蜀国,开创了三分天下而治的局面️。诸葛亮所写《前出师表》, 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鞠躬尽瘁, 死而后矣。
过度劳心劳力的人往往没胃口, 长久思虑, 食少劳多, 正犯养生大忌。结果, 孔明病卒于五丈原军营中,年仅五十三岁。英年早逝, 壮志未酬. 这是一桩历史的教训.
诸葛亮心高气厚, 号称卧龙, 自比管仲和乐毅。他事无大小都不假手于人, 必定亲耕力锄。诸葛一生唯谨慎, 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凡做大事者, 理应度量大方,用人沒疑地让他们自由发揮, 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民主集中制是最强大的领导法则。形成强大的智囊集团, 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 培养更多的人才。只可惜智者千虑, 总有一失。孔明揽尽天下事而拖垮了自已。他人不敢全力相助 ,造成身后人才凋零,真所谓:蜀中无大将, 廖化当先锋. 蜀国终归司马氏,令诗人及读者惋惜不矣!
此首七律, 诗意深远, 借古可以悟今, 诗人先写景, 后抒情.触景生情自然入诗境.感觉是两首绝句合成一首七律。按照常规,中间四行两联必须对仗,首尾各两行允许无约束发挥,可任由散文入句. 《蜀相》的结尾两行却最为精采:“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传诵成为千古名句。
可见, 文采精美不在格律,而在于活化艺术,更重于真情流露,若纯粹去作诗, 定会在词饰上下功夫, 表达肤浅且华而不济。游览艺苑春色, 入眼只取一枝,已经够了。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怀古空对惆怅, 一时间也没心情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