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尊重”家人的练习:
放假了孩子今天早上却起得早,她嘱咐我说“妈妈,今天让我爸爸开车送你上班,省得你走那么远,不用你做饭了,我自己解决吃早饭”。又告诉她爸爸,今天下午她和同学出去玩并告诉我时间和地点以及几点回家。晚上下班后我在路上,女儿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我在公交车上,快到家了”。我回答她说:“好的!注意安全”。
昨天,我真诚向孩子表达了我关心爱护她的感受,所以,才做出不当做法。觉察到孩子今天也在关心我,尊重我。今天晚上孩子比我先到家,并告诉我,她下午去见一位同学(因为A同学中考前提前去上职高了,之前一个月我认为女儿是因为A的影响,接二连三的出现厌学情绪,不想让她们见面)今天孩子中午告诉我去见她的时候,说她生病了,需要关照。我改变以前的模式,尊重她的选择,大胆尝试让孩子去自己经历“试错″的过程,女儿去见了同学。回来后比较开心,反而告诉我说:“我感觉和A同学不是一路人”,我想让孩子自己去慢慢理解,我不在发表主观意见。放下焦虑成长自己,也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体验大于说教。
每个生命来到人世间,最重要的使命是感受酸甜苦辣,这样才是圆满。就像人要经历阴晴圆缺、风霜雨雪,如此,才能感受世界美好。
青春期孩子,他们此阶段重要功课是找到“我是谁”,如何找到?就像品尝食物,只有品尝,才会知道哪些适合自己胃口,哪些是拒绝的,哪些是万万不可触碰的(不可触碰是毒害身体、影响健康的,占少数比例)。
总是被限制,没有机会尝试的孩子,可能只会表达“我妈妈说”、“别人说”,这是我们眼中没有主见,不敢承担的孩子。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害怕犯错,于是他们压抑欲望,忽略感受,活出父母眼中乖宝宝。
“女人是老虎”,明明是美女,为何是老虎,小和尚有些混乱,靠近,怕,不靠近,好奇,能量在纠结中消耗掉。孩子同样,妈妈觉得某同学品行不好,不能在一起。而女孩明明感受到对方的勇敢、正义感,公正,如此不一样,于是只能偷偷和某同学一起玩。这份友谊中间隐藏了一个妈妈,关系变得小心翼翼。
如果没有妈妈的“我认为”,女孩大大方方相处,不仅看到对方优点,也看到对方劣势,她学会完整看一个人,感受到某部分是她不可以接收到,于是,她想要和对方保持距离。一段关系,因为真实了解,让她透过对方看到“我是谁”,我适合和什么人在一起,于是,她学会了选择,判断,建立自己交友原则。
说是“试错”,不如说是“学习”。“错”是父母眼中的,“学习”是一生的功课。
通过昨天同步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知识的转换运用才能产生力量。
虽然前面学习了12节课,可是不通过刻意练习,旧的模式经常回来。
像昨天晚上女儿回来之后,开始还很好,后来我看她睡迟了,就很生气,没有控制好情绪,批评她了,结果她睡的更晚,说一天的好心情都被我破坏了,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是旧模式,老样子。她一时睡迟了,我应该好好说,原谅她,允许她犯错,找到她迟睡的原因才是。
今天我刻意的提醒自己,中午孩子一回家,高兴的跟我分享她的开心事,我也很开心的问她冷不冷,坐下说。平常她一回家我就会无意识的催她,你快些换鞋,快去洗手,快来吃饭,今天我刻意不说,她也做的好,我已经习惯了旧模式,催她。孩子大了,她也烦我,我应该相信她能自己安排好的,我应该放手,刻意才能改变自己。
高中孩子,睡觉不在妈妈标准内,真的是犯错吗?
“你快些换鞋,快去洗手,快来吃饭”,恭喜妈妈,无意识行为终于有机会被看到,因为看到,所以有新的选择——不催。孩子内在就慢慢配合当下环境有了自己的做事节奏。
相信,就是一份很重要的心理营养。相信孩子有她的做事节奏,相信孩子可以对她的选择负责,相信成长是缓慢又逐步向上的过程。因为相信,父母才会更从容,更耐心,更愿意给出支持与鼓励。
楼梯要一步步踏上,竹子要一节节拔高,成长要一天天等待。
今天是不愉快的一天。
明天就要考试了,孩子今天没去学校。孩子说胸口痛,带去医院检查身体也没啥问题。怎么说都不去学校,只好带回家来。
回家了也没说好好休息,不是翻翻书就是想看电视。看到这样的他,我很生气又很气馁。
生气的是他没有作为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气馁的是面对这样的他,我却毫无有效办法。甚至后悔心软把他带回来。
这一天我关了他两次网。尝试和他沟通备考事项三次。三次均无效。最后不知道怎么演变到吐槽爸爸的哭诉大会。
爸爸不在家却遭了殃。被儿子哭哭喊喊的贬了半小时。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所以我尽量在家里不和爸爸争吵。我以为不争吵就是和谐的。事实上在孩子眼里不是的。孩子说他需要一个上进的,有能力的,能懂孩子的爸爸。需要一个温暖的 ,不发脾气的,能理解孩子的妈妈。事实上我们不是。我们总在埋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实际上我们也不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
心突然沉了下来,所有的气也沉了下来。儿子走过来抱住我,我也紧紧地抱住了儿子。我问儿子明天要不要参加考试?他说当然要的,你不是说了这是检验我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的嘛。
我很欣慰。他并非一心想着躲避考试。只是今天身体不舒服想休息一天。我心平气和的和他说那你把明天的考试用具准备好。他也欣然去做了。
感觉有时候不要过分揣测孩子行为,给自己增加沟通阻碍。当下做出的决定要笃定它是当下最合适的决定,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它引导到伤害最小的结果上。而不是纠结于决定的对错,束缚在解不开的结里面。
别让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恐惧,污染了当下的清明——送给爱学习的妈妈
此刻建议妈妈用心理理情绪如何一点点升起,又是如何一步步消退?也许这里面隐藏了多年的模式,找出来,看到它,设定新的程序,以“新”换“旧”,不断重复新的,旧的就无处可藏。
因为面对妈妈的模式,孩子也形成相应的应对模式。比如,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刻意对抗,试图让妈妈看到此刻此地的“我”——拉不回妈妈,继续挑战妈妈,看电视——再调整,依然得不到——各种尝试不行,借由其他人或物,宣泄情绪,表达不满——紧绷放下,对抗防御放下——妈妈进入,达成双赢。(以上提供模板,妈妈可以结合过去冲突来看看是否有这样的模式,还是有其他)
有悟性的妈妈,用心的妈妈,渴望成长的妈妈,深入下去,一定可以看到更多!
越分享越成长,琴素陪你一起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