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的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
FPGA应用领域
一、逻辑粘合与实时控制:
1、早期的FPGA逻辑资源匮乏,主要用于实现纯组合逻辑功能(与之相对的是时序逻辑),后来随着其不断发展,这方面功能由CPLD来替代了。
2、与软件相比,FPGA的反应时间肯定更短(数据通过软件再传达到硬件,不如直接传达到硬件更快),所以对于需要实时控制的器件(液晶屏为例),用FPGA/CPLD来控制,会缩短响应时间。
二、信号采集处理与协议实现
1、对于信号采集的ARM芯片进行特殊功能化时,往往需要嵌入特殊功能的软件或FPGA,若用嵌入FPGA的方法会比软件来处理能缩短很多时间。
2、FPGA拥有丰富的电平接口,易于实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协议。
三、其他领域
电信、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消费电子产品、视频和图像处理、车载、航空航天和国防、ASIC原型开发、测试测量、储存、数据安全、医疗电子、高性能计算等领域都有涉猎,总之,FPGA的诞生和发展正值好时代。
一、从需求分析到模块划分
设计输入——>行为仿真——>综合——>功能仿真——>时序约束——>实现——>板级调试
设计输入分为代码设计和原理图设计(几乎被淘汰)
行为仿真:添加tb文件,进行仿真
综合:讲电路描述转化为较低层次的电路描述。
功能仿真:检查代码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常用modelsim来做
时序约束:进行全局约束,然后对I/O接口时序进行约束
实现:分为三步,翻译、映射和布局布线,一般映射之后会先进行前期的分析,布局布线结束要想办法达到时序收敛
板级调试,下板进行调试
开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