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年前,盘古大陆己然形成,陆地上昆虫、无脊动物、海洋生物活跃,恐龙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当恐龙正在寻猎时,一颗小行星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撞入海洋,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海底板块撕裂,并波及了西伯利亚的火山群,数万亿吨的岩浆从地幔中喷涌而出,并以极快的速度卷席全球,几乎吞没了整个盘古大陆,森林被烧毁,动物栖息地被破坏,食物链断层,几乎所有动物在挣扎中死去。火山持续喷发近二万年,浓烟遮天蔽日,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并引发了酸雨,臭氧消耗等环境恶化事件,最终导致了生物圈的崩溃。地球,陷入了长达40万年的黑暗时期,没有白天黑夜,也没有四季交替,曾经躲过前两次生物大灭绝而幸存下来的三叶虫,也在此灾难中消失了。恐龙时代也从此结束。
此次灾难史称地球的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脊椎两栖动物大鲵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直到50万年后,地球终于从黑暗中慢慢走向光明,我们根本无法想象 大鲵在灾难中感受到的痛苦和经历过的绝望……如今,恐龙的身影永远停留在了化石上,而大鲵依然繁衍在地球上,被当今的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地球活化石”,不得不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和难解之谜。。张家界大鲵与恐龙同时繁盛于3亿5000万年前,恐龙已经灭绝,但大鲵却存活到现代,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
大鲵在民间有娃娃鱼、狗鱼、腊狗等俗称。据有关文献资料考证,大鲵长寿,最高可达300岁以上,是典型的两栖长寿之王,且其繁殖期可以达数十年,民间多有送子之鱼的传说,即有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故称之为“娃娃鱼”。科学记载,恐龙起源于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而大鲵来自3亿5千万年前的石炭纪,比恐龙的诞生还早一亿年。大鲵为什么在经历数次大灭绝中能存活下来,引起了现代生物学家们的高度好奇。在探索和科研中惊奇的发现,大鯢具有十分奇特的生理特征:
1.具有超级的耐饥功能:吃了自己脱落的黏液,三年内可以不用进食,可达到自供自足;
2.具有神奇的修复功能,受伤了,分泌黏液覆盖伤口,伤口愈合完美如初,且不留疤痕;
3.具有强大的再生功能,肢体受损后,可以屡次再生新肢体;
4.具有超强的抗辐射功能,并且在无氧状态下,依然存活8小时左右;
5.长寿,可达300多岁。
、
大鲵的价值:
科研价值:大鲵是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类群,是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对研究动物进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文化价值:大鲵古老而神奇,长期生活在峡谷溪涧溶洞中,长有四足,传说是中国古代龙的原型,太极图也是由大鯢形象演化而来,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文化开发价值。
食用价值:大鲵肉质洁白鲜嫩,肥而不腻,味清淡而鲜美,含有优质蛋白质与脂肪酸,综合营养价值远优于鲍鱼、燕窝、鱼翅和甲鱼,是一种名贵佳肴,被誉为“水中活人参”。
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大鲵有提高智力、美容养颜、补血行气、滋阴补肾之功效。尤其对贫血、霍乱、疾病、癫痫和血经等疾病有显著疗效。现代医学研究报道,从大鲵体内可提取超级抗原PRCA,能杀伤和抑制癌细胞生长、转移,能激活人体产生抗癌因子,从而可防癌、抗癌。
保健价值:大鲵肌肉含丰富的金属硫蛋白,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过量重金属离子,有调节人体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毒、延缓衰老作用,皮肤中含有41%-61. 3%的胶原蛋白,具有嫩白去皱的功效。
大鲵是唯一能发声的鱼类,远在尧舜时代便有“御龙氏尤献龙肉于夏后”的故事,这是大鲵成为宫廷御用的起源;在道教文化中,大鲵暗喻太极,寓意万物化生、阴阳调和。对于大鯢的药用价值,中国古书《本草纲目》与《拾遗本草》中早有记载:日本药理书记载日本大鲵对妇科病有卓越疗效。现代临床证实大鯢具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对贫血、霍乱、疟疾等有显着疗效。大鯢皮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神奇的修复能力甚至不会留下疤痕,其皮肤分泌物具有止血的效果,因此一度被民间视为灵丹妙药。
古今籍对大鲵的记载:
《山海经》云:“决水有鱼,状如鱼帝,食之己痴疾。性甘淡,能截疟”。
《尔雅》又记“鋭之大者谓之鰕[xiā],鋭鱼似鲇,四脚,前似称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八、九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名医别录》中说:“其膏燃之不消耗,秦始皇山冢中所用人鱼膏是也”。
《水经注》记载“鱼龙以秋日为夜,龙秋分而降,势寝于渊,故以秋为夜也”。
《本草纲目》“鳞目、四部、大鲵……以痴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