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关于战争类题材的电影比较火。
首屈一指的无疑是《战狼2》,56.8亿的票房刷新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
但我个人其实更偏爱《二十二》这样还原真实历史的纪录片。
对于老一辈人,慰安妇这个话题是民族记忆中难以抹平的伤痛。
所谓的慰安妇,是指二战期间日本强行征召的随军性奴。
日本军政府通过强迫和诱骗等手段,迫使无辜女性沦为军队发泄兽欲的工具。
据统计,慰安妇的总人数在40万左右,其中在中国征召的人数大约为20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一辈人的相继离世,这段饱含血泪和屈辱的经历渐渐被遗忘在了时间的洪流之中。
为什么这部电影叫《二十二》呢?
因为在《二十二》决定拍摄的那天,曾经的20万慰安妇只剩下了22位。
而到了《二十二》上映的那天,活着的慰安妇人数已经变成了个位数8,所以这部电影也被称为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这部电影其实很平淡。
没有战争的场面,没有声泪俱下的控诉,没有放大过去的悲情,只是很真实地记录了那些老奶奶的生活现状。
按照郭柯自己的话说:“说好听点是平静,说难听一点就是无聊。”
所以这部电影上映之初,无论是排片还是上座率,都惨不忍睹。
幸好,在网友的号召和自媒体的推荐下,电影票房出现了大逆转。
有人不敢去直面沉重的历史,就单纯买一张电影票作为支持,也有人一个人去看电影却买了很多张票,还有人在豆瓣发起晒电影票送红包的活动。
《二十二》终于火了,票房破亿,创下中国纪录片票房纪录。
有很多观众在影片散场后依然呆坐在座位上发怔。
正如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道: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真实更能触动人心。
02
上海电影节,在入围金爵奖的电影名单中,有一部影片引起了我的关注,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烽火芳菲》。
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原型是一段沉重而揪心的真实历史。
日军曾在这段历史中,用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大肆虐杀中国同胞,25万人因此丧命,死亡人数仅次于南京大屠杀。
这里给大家介绍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1941年末,日本发起偷袭珍珠港行动。
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了美国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和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珍珠港事件使美国的民心士气一度跌到了最低点,为了提升民心士气,时任总统罗斯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空袭东京。
但由于轰炸距离太过遥远,所以他们原本的计划是让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在执行完任务后,降落在浙江的机场。
可“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被日本巡逻船发现,美军飞机不得不提前起飞,多飞了400英里的距离。
64名飞行员驾驶16架改装后的B-25轰炸机在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后,径直飞往中国。
由于燃油不足,除一架飞机降落在海参崴外,其他15架都坠毁在了江浙沿海一带。
大部分飞行员迫降或跳伞,并在当地受到了中国军民的救助。
美国轰炸东京让日本颜面扫地,这让极其重视脸面的日本军政府怀恨在心。
日本军政府重视脸面到什么程度呢?
来讲个血淋淋的案例。
日本和美国之间曾爆发过一场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惨重。
“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艘航母被炸沉,332架飞机被击坠,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阵亡。
但日本军政府对内却宣称大获全胜,还说海军在北边的阿留申群岛干翻了美国的一个海军基地。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封锁消息,所有参与这场战斗的士兵和军官被隔离。
受伤的就隔离治疗(治疗其间还被羞辱),没受伤的就派到南太平洋的岛上去驻岛(说白了就是当炮灰),并且这些人永远不许回国探亲,永远不许给家里写信。
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日本军政府对自己人都如此残忍,对外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那些参与救助美军飞行员的中国老百姓,遭到了日本的疯狂报复。
飞虎将军陈纳德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日本人在1942年初杜利特尔轰炸东京之后的报复性大扫荡中明确提出,凡协助美国飞行员的人,不但本人将被处死,还要株连家人和保甲。”
这其中,有男有女,有二三十岁的青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许多人被日军用机枪射死、刺刀杀死、步枪打死,一个67岁的老婆婆,被日军用木棍打死。81岁的吴福杏,被日军用火烧死。
在一份1943年6月的档案中,援引4月29日发自华盛顿的专电,说蒋介石已致电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告诉他美军飞行员降落区男子妇女儿童遭日军屠杀的情形,“美民获息震讶,各报均显著刊载”
再后来,就是惨无人道的细菌战了。
超过25万的当地百姓死于毒气和细菌感染,他们在全身溃烂和呼吸困难中悲惨离世。
日军的残暴行径,完全不亚于南京大屠杀时的恶行。
(《浙江在线》援引的一组统计数字中的受害人数更多,该数据显示,日军侵华期间,以731部队长官石井四郎为总指挥的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进行了不少于3次的大型细菌战,造成浙江省、江西省超过230多万人身染疫病,死亡人数超过65万人,这其中包括1942年前的受害者)
可惜的是,这么一段惨痛的历史,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是记住了。
所以当我发现电影《烽火芳菲》以这段历史为背景时,有种泪流满面的冲动。
03
这部电影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其导演是荣获“戛纳金棕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三项国际大奖的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比利·奥古斯特擅长在电影中深刻挖掘人性,其作品拥有良好口碑。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放弃了《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的邀请,带着编剧多次往返并居住在浙赣交界一带的农村。
期间,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体验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克服了语言和文化差异。
一位外国的导演会怎样看待和呈现这段历史?
这让我对这部电影报有一份特别的期待。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电影的女主角由刘亦菲饰演,演得还是一名寡妇。
这多少让我有点意外。
刘亦菲自己也坦言,饰演这个角色是一种挑战,但一想到25万这个血淋淋的数字,便感觉身上背负了一种责任。
刘亦菲说:
“简单的感觉是最感人的。这个电影没有野心的野心在于,简单。没有过于煽情,它更像个纪录片。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这部影片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希望这部电影真能如刘亦菲所说,它更像一个纪录片,向我们呈现那段渐渐被人遗忘的历史。
没有一个民族是在沉溺于过去的伤痛中崛起的,但对于历史中经历的伤痛,我们也不该忘记。
就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刻着的那一句话:
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
期待这部电影,期待这段历史被再一次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