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两本书,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 了解了小说的基本套路,更懂小说。
- 不禁要赞叹小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小说家太有才了。可以利用几个字暗含几百字的意思。
- 本书作者太高级了,能够把小说解读得如此神奇和精准。
全部内容及笔记如下:
- 做一个偷故事的人。看到别人的经历很棒,自己也去经历一遍,成为自己的故事。如作者受益于别人的故事而拍的纪录片《漂流人间十八年的小说家》。提及电影《寻找小糖人》,及王湘琦的小说《俎豆同荣:记顶下郊拼的先人们》。
- 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说的套路: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如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
- 利用原罪。本来存在的阻碍,之前没有意识到。即当1.目标出现后,才显现出来成为2.阻碍。如《中野外的天空》。
- 情节。** 所谓“故事”是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而“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安排的事件。“情节”能够帮助勾住读者。** 如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不会错》。
- 想象力。放开想象力,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如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不会错》。
- 两难。故事中不同层次的两难、转移的两难,能让读者内心很受折磨。如斯托克顿《美女,还是老虎?》。
- 双重的两难。一次还不够,再来一次。如建龙口述的《挥手的宝宝》。
- 囚徒困境。必须要做出的生死抉择。如张翎的《余震》,电影版《唐山大地震》。
- 高明的结局。开放式结局和惊喜的结局。如斯托克顿《美女,还是老虎?》和张翎的《余震》。
- 叙事者。不同的叙事者可以不同地进行陈述,给读者带来困惑。提及《圣经·约伯记》。
- 虚构。** 当你相信时,故事只有一个。当你不相信时,故事就有很多个了。** 如新闻《电钻穿脑插钉》和《现代鲁滨逊》。
- 两种可能。一件事,两个故事。如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相信。两种可能,** 你选择真相还是正义?**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 借题发挥。借眼前的事物抒发内心感想。如李白的《静夜思》,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场景与对象。做到利用不靠谱的场景和对象来抒发真心,非常高级。王蕙玲《人间四月天》。
- 意外。即“努力之外”的意外结局。像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和《爱情迷幻药》。
- 多重意外。如《三重意外》。
- 两次弄巧反成拙的悲剧。** 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时候,就容易弄巧成拙。** 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
- 两次弄巧反成拙的宫斗剧。如电视剧《甄嬛传》。
- 打赌——给人物合理的动机,成就不寻常的故事。如《80天环游世界》,契科夫《打赌》。
- 赌注。有时候怎么赌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赌注。为了赌注而打一个不重要的赌。如威廉·福克纳的《赌注》。
22.有层次感的故事。带领读者一页页读下去。如艾芙琳·海斯的《珊瑚的月光》。 - 借用层次感的问答,帮助读者找到核心。如《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
- 激发读者好奇心。如柯南·道尔的《血字的研究》。
- 将悬疑进行到底。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 强有力的敌人,升级主人公。如马克·吐温的《汤姆历险记》。
- 象征性的敌人,非血肉之躯的假想敌。如《堂吉诃德》。
- 心里测验的答案来阐述故事情节。如野岛伸司的《爱没有明天》。
- 心理测验与现实选择相结合,探讨人性。如《金银岛:魔鬼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