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一个江南小镇,传说中梦幻般的地方。第一次接触,还是在韩寒的《三重门》里,只留下了不多的印记。
记得那本小说里说周庄是江南古镇的代表,小河穿插而过。古老的小镇我见过,三峡还未出平湖之时,就住在有千年历史的小镇上。但那河流不是从中穿过,是环绕而过,流量更是不小。依稀记得是木板的房子,颜色黄里透黑,空气里还漂浮着酿酒的气味,它们混合成了一种叫做生活的味道。
导游在车上介绍周庄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跟明初大富豪沈万三的关系。听了半天,得出结论————周庄原是沈万三的家宅。
下了车,等了半个小时的船,船上游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目的地。一见之下,周庄让人有些惊异!它是白色的小矮墙,是石灰砖做的,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
从一扇小门进入,巷道狭窄,白墙里泛出黑色,幸好前面人影绰绰,方不觉的害怕。挪步前行,进入沈家大厅,豁然开阔。木制的大门,有些斑驳,让人亲切。导游们不厌其烦的解说沈家当年的富贵,游客们则礼貌地听着,了解沈万三历史的人,有时还附和两句。
沈家厅堂的富贵在今人看来,已无新意,观赏恰如走马观花。只是那张"遮羞桌“让人印象深刻,它透着难得的人文关怀。
沈万三为了女儿们免受缠脚之苦,也为家庭免受世俗的压力,特制此桌。此桌足见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在那个甚至现在都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来说,可谓弥足珍贵!
游完沈厅,导游累了,让游客自由活动。我踏过小桥,漫无目的地四处乱逛。不宽的石板路并不平坦,走上去有逼狭的感觉。两边全是商铺。卖的东西种类繁多,吃的、带的、穿的、玩的,实在是齐全。走进一家刺绣店,不大的店面三面墙壁全是刺绣作品,女主人坐在桌子上,手运针线,如蝴蝶上下翻飞。见有客人来,便停下工作迎客。
女主问:“先生看点啥?”
我答曰:“随便逛逛。”
女主有点失望。
我摇头四顾,一幅幅精美的刺绣,次第摆放,再看看价格令人咂舌,但想到刚刚女主的劳作,内心便不觉离谱。于是,我只恨自己囊中羞涩。
突然,一把团扇现于眼前。它木边白绢,从扇底处向上绣着一朵粉红的莲花,煞是可爱。我想买下它,一看价格———200元,心里有点犹豫。于是想象一下此扇送给女友的情境,顿时下定决心。
女主察看我的脸色,便道:“这扇很漂亮的,我绣了一下午方绣好!”
我也赞道:“此扇很美,特别是这朵莲花很漂亮!”
女主赞我道:“先生真有眼光!”
我买下扇子,继续闲逛。忽然一家国画店立在眼前,我踏步而入。这家店是男主,正在作画,见人进来,并不理睬,依旧挥毫。只见巨大的山水画挂在一面墙上,另一面是小幅山水画。看了看,觉得很有意思。大的山水画里都是山高水长,小的画里全是周庄。
山水画昂贵,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周庄画作却不过一顿饭钱。我对山水画缺乏审美,想必是成长于山水名胜之地,山水之美丽隽秀已司空见惯。苏杭一带少有名山大川,却出了不少山水名家,最有名的应该是那才高八斗却人生落拓的唐伯虎,想想挺有意思。
但周庄的画作倒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白色的小镇,小河将小镇从中一下剪开,沿着白墙向无尽处延伸。春夏秋冬,河水花树颜色各异。春是绿,夏是蓝,秋是黄,冬是白,不变的只有白色的墙。
我停在了一幅小小的画作面前,观看良久。男主终于过来迎客了。
他问:“你看上了这幅画?”
我不接此问,反问一句:“春夏秋冬,您觉得那个时段颜色更美?”
他沉吟一刻,笑道:“实景是秋,画中是夏。”
我心中一震,再看了看画作,春天的绿稍觉甜,冬天的白稍觉凉,秋天的黄勾人心魄,再看看夏天的蓝,注目良久。此时店外没有风,夏暮之时依旧炎热。蓝蓝的河水花树顿让人心生幻境,若置身图画中,坐于小船上,游于小河中,真惬意啊。
买下这副《夏日的周庄》,出店一看,天色尽墨。路旁家家灯火辉煌,回到河边,只见河道两旁也是绿灯相连,照的河道鬼鬼魅魅,如同来到聊斋。
我坐在小桥上,看着游客乘于小船,船桨忽左忽右,小船悠悠摇摇前进。
游客们拿着相机左拍右照,欢声笑语,真是聊斋中的天堂!
忽然,空中乐声大作,我一惊,找人一问,方知周庄外面的表演舞会已经开始。我已疲累,不想凑此热闹,只想沉睡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