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简书上看了一篇热搜文章——《克服自卑的唯一办法》,感触颇深。于是欣然提笔,也来切磋一二,以求抛砖引玉。
奥地利精神分析主义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人早期的经历,特别是幼儿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和心理影响深远,这种影响甚至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从现实来看,小时候家境比较富裕、父母经常陪伴的孩子,长大了性格相对比较健全,比较乐观、阳光、自信;自幼家境窘迫,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隐忍、自卑。
我也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子弟,出身的贫穷和父母陪伴的缺失以及经历的坎坷,让自卑这个魔鬼的影子一直萦绕着我,二十多年来从未远离。从我的经历来看,不管是一二年级的时候考全班倒数第一,还是六七八年级考全班正数第一,我心里的自卑感确实从未真正消除过,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点点。长大了找对象,面对那些既漂亮又优秀的女孩子,我连追求的勇气都没有,就算喜欢哪个优秀的女孩,也只能藏在内心深处,从未和别人提起过。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自卑感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在心理学上,自卑是一种认为自己的各方面条件或者能力成就等方面不如别人的一种负面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甚至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并且影响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成长、工作、婚姻家庭、亲子相处、社会交往。那可想而知,自信的人往往要比自卑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幼年期的经历正是一个人自信或者自卑心理形成的根源。如果幼年期缺少必要的关爱和陪伴,这个人往往就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也正因为自卑心理会影响一个人较长时间,所以失败的人群有自卑心理,成功的人群也有自卑心理。这也难怪很多明星成名后依然会因为自卑患上抑郁症。自卑心很顽固,很难因为你娶得的成功而改变,因为它早已经在你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也没有那么绝对化。生活中有很多出身农村的留守儿童或者父母离异的孩子,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孤儿,他们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面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与此相反,一些出身于大城市,家境富裕,父母宠爱有加的孩子,长大后却沦为“啃老族”,有的甚至连起码的自立能力都没有,不但没能成为社会各行业的精英,反倒变成了家庭的负担和社会的包袱。由此可见,幼年期缺爱确实容易造成人的自卑心理和安全感的缺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却未必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这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样的。这种难以控制的影响虽大,却还没有达到决定人一生的地步。
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这个人自身的努力程度。只要你足够努力,意志坚定,坚强勇敢,那么幼年再缺失关爱和陪伴,也不影响你养成一个健全、乐观、坚强、阳光的人格。同理,只要你改变命运的愿望足够强烈,愿意数十年如一日地去努力奋斗,再差的原生家庭也阻挡不了你成为一个优秀、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