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升同学是从外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考博士来的普博生,当然认识的机缘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他从成都给我发了一封长信,介绍他自己和对科研的想法,当时他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文笔很不错,写得很诚恳,基础也很不错,我当然就鼓励他积极报考。北大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历来是考的比较难的那种,晓升学的专业基本一致,专业课的教材虽然有差别但是还是“有法可依”,可是这英语考试就难了,他尽管下了很大功夫,考试成绩还是差了一分!成绩出来,自然是无比的沮丧,可是他的两门专业课却都很高,一门90多分,一门87分,这是历来没有的,因为这个专业课出题也是非常难,其他同学多数都在70分上下,可是,英语是硬杠杠,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晓升那几天发来的邮件让人看了真是难过,一个如此执着努力的孩子却被这“1”分挡在了门外,我的心里也是不是滋味,于是跟学院的负责人说:我们必须试试,给学校研究生院写个特别说明吧,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四六级的成绩也都很不错,英语不是问题,更何况专业课成绩这么好,不能因为这一分之差而错过他!于是,我写了一封长长的“陈情信”并附上了一些必要的证明材料,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晓升终于被录取了!
忘了为什么,录取通知书是我代拿的,晓升说他们学校需要原件去办理户口等手续,叫一个清华的同学来拿,我当时很慎重,说必须让那个同学拿身份证来,验明正身、签字之后才能给,结果来的是个女生,被我逼急了说:我是他女朋友,您放心吧!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也才有了今年5月份他们结婚在五方院请客喝醉的故事!
由于工作上急需,晓升提前来参加组里的工作了,工作是特别的努力,也是特别的认真和爱思考,有很多很好的习惯:实验资料和材料准备的条理性、科学的时间安排、及时完整的文字记录等等,对同学友好、关心、照顾,做事情善始善终、替别人着想,经常出差做实验,每次都是到了第一时间发邮件和短信,在外的每天都会邮件汇报工作进展,特别让人放心,科研工作中很善于动脑筋、提问题、也善于总结,这些优良的品质逐渐就传给了其他同学。有一个老师就很羡慕嫉妒恨地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象张晓升啊!”当然,晓升也有他自己的问题,可是他很努力,知道问题以后就积极修正,所以就进步更快,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学术积累以后,作报告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也不错),天道酬勤,第一篇论文修改了将近1年的时间才得以发表,而此后就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CHInaNano的优秀论文奖,亚洲纳米论坛的优秀报告奖,2011北京地区微电子博士生论坛等等,不但是他自己获奖,这当然这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进步,他协助我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当年也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大家都很开心。
2012年他申请卢嘉锡奖的时候,他有点儿紧张,毕竟这是另外一个领域的奖,过来跟我谈他的顾虑,我说:Why Not?!与其他学科的同行交流和学习是必要的,你的工作对他们也有借鉴意义,不去展现自己就永远没机会!结果他过五关斩六将顺利获奖,真是为他感到高兴!
后来,晓升的工作越来越优秀,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才华,而且开始活跃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自己组织了有将近2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青年学术论坛,受邀去参加在欧洲弗莱堡举行的国际青年微纳科技大会、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积极踊跃发言,有很多老外都对他的英文赞不绝口呢!而且,晓升成了“获奖专业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十杰、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优秀研究生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创新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等,拿奖拿到手发软。博士毕业以后,他去EPFL做博士后,也是得到了各种的奖励和赞许,更夸张的是他研究工作需要去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日本发给他的证件上写的竟然是“教授”!
上周在上海召开的MEMS2016国际会议上,晓升拿着他这本新书给我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欣喜若狂,也感到非常欣慰:自己当初没有因为这一分之差而错失这个好学生,几年下来,晓升不仅是北大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可喜可贺!
继续努力,晓升!继续努力,热爱科研的孩子们,世界很大,任你驰骋!
【后记】刚刚收到张晓升同学的来信:
张老师,
谢谢您!:)今天看到您在科学网上的最新博客“拣到的宝贝”,自己心里也是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您!
犹记得自己初入北大的青涩,第一次组会报告的迷茫,第一次国际会议的紧张,第一个学术荣誉的喜悦,第一篇研究论文的激动......在Alice Wonderlab的四年青春时光,是那么匆匆转瞬即逝,却又如此沉甸甸的让人内心充实。总是时时记起您对学生的悉心指导,犹记得微纳电子大厦350会议室里热烈高效地学术讨论,也记得国际学术会议上您带领我们积极提问,更记得大家一起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往返无数邮件修改nano letters论文的场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厚重凝实的人生阶梯。作为年轻人似乎不该说蓦然回首,但是不经意间总是会想起和您以及组里兄弟姐妹在一起,共同努力拼搏学习生活的场景,那是学生一生弥足珍贵的财富。
又想起自己博士论文致谢中的一段话:张老师曾经开玩笑地说“晓升是我‘拣’回来的”,而这个“拣”字却是非常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我拜入先生门下的经历。“拣”其实是一个特别用心的过程,是必须用心专注来做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总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河边拣贝壳和鹅卵石,总希望能捡到一个最美丽的。学生不奢望能成为先生“拣”到的最美丽最闪光的那一个贝壳,但希望用勤奋、汗水和收获来装满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实实在在、沉甸甸的贝壳。
此致,
敬礼!
晓升
2016年2月4日
铁是怎样炼成的?
今天是我的一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会,非常骄傲他顺利通过并且获得评委会的高度评家,一致认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回想他在Alice Wonderlab的六年经历,真的是跌宕起伏:
他是从另外一所非常优秀的本科学校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来我这里读直博的,这是一个成绩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学生,可是来了以后不久就连续出了几次问题,虽然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稀泥或者“护犊子”也可以蒙混过关,可是我不能装聋作哑,因为这些小事都反映了他内心隐藏很深的品行问题,不改正坚决不行,于是乎,我花在他一个人身上的精力和时间远远超过其他同学,一点一点地改正,丝毫不能马虎大意,记得那年我气得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改好那就只能选择退学,我不会让一个有问题的学生从我这里蒙混过关!
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他也表现得积极努力很有进步,可就是在即将放假前的节骨眼上,他竟然有很意外不合时宜地因为一件小事出了问题,搞得学院里老师三番五次投诉,闹得鸡飞狗跳,我本来在外面出差,只能“打飞的”回来处理,下了飞机先回家放东西,那一肚子的怒气,见到我妈就抱怨:这个学生真的是太差了,这次我简直是再也不能忍受了!坚决不能要!
这时候,我妈说:
“要是每个学生都像张晓升,还要你这样的导师干啥?!”
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是呀,如果个个都是好学生,品学兼优,还需要老师指导个啥?老师只要支持学生努力工作、不瞎指挥就行了。可是这样的优秀学生毕竟只是凤毛麟角、万不挑一啊,大多数学生都和我们自己一样,在成长的道路上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需要具有过来人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和教育,就如同这个学生一样,在他最需要我给他指导和帮助的时候,我怎么能够放弃他呢?!不能!
正是老妈的这句话,让我放弃了在飞机上想好的马上见到学生立即让他退学的计划,而是飞奔到学校,跟他坐下来好好谈谈、解开了这个心结,于是就有了他之后的变化:
Subject: “****”事件检讨与反思
张老师,您好!
跟您聊完以后,我深感不安,因为在自以为有不少成长的这一年里,还暗藏着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问题。我再次深深体会到成长的不易,不知还需要多少这样煎熬的岁月才能够真正长大。今晚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给您写这封邮件,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继续。
从小到大,我一直以来都是事事都被夸的好孩子。成绩好,懂事,孝敬父母,这些都是别人赞誉的优点,也一直是父母的荣耀。也许是因为赞誉过多,反而没有人会一直在身边提出我的问题。或许是一般人看不出,或许是看出来而不愿意对我讲,又或许是我志得意满而听不进去。这样的状态是可悲的,因为这永远不意味着进步,反而是一潭死水最后只能发臭。在我到组里之后,我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受到了您一次次的批评。可我却并不觉得这是坏事,反而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一位敢“骂”学生,会“骂”学生的好导师。我真希望有一天我自己能被“骂”醒。我自认为,我不是因循守旧的人,也不是固执而不知变通的人,而是想变得更好而获得认可的人。所以,在您今天一语道破我心里盘算的时候,我的眼泪怎么都止不住。我不知道,人这一辈子还会有多少这样的时刻,自己能顿悟。……
这一年对我而言是很煎熬的一年,家中父母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于是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科研上,那些天我没日没夜地做实验,自信满满地提交论文,结果却事与愿违。这第二个本命年里,没有什么事情是顺利的,我体会了失意和踌躇,很多时候深夜都不愿入睡,不愿结束这一天又不知道第二天如何开始。但在一年中,我体会到责任的代价,是不能再沉浸在个人主义的思维之中,而是要走出去,为父母,为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们做一点事,尽力做一点事,再多做一点事。
我真心地感谢您指出了我的一个个问题。在我的生命中,没有人这样做过,以后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人。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您对我的关爱。今天在您面前失态真是很抱歉,因为那一瞬间我被击溃了,特别感谢您的纸巾让我不至于太窘迫。
我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希望能够成为您合格的毕业生。我在努力,也希望能早日被您“骂”醒。
此致
敬礼!
******
这次可能是真的骂醒了,以后的他真的是发生了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不仅是学术上追求进步、不再抱怨和拖沓,跟同学们的相处也融洽了很多,逐渐也做出了很不错的成果,开始得到大家的认可。记得两年前的元旦他给我发来邮件:
————————————————————
张老师,您好!
下午刚收到获得“****奖学金”的消息。新年刚刚开始就收到了来之不易的肯定,太开心了。今后一定要更多地向师兄弟们好好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也感谢您一直以来的严格的督促和教诲。
祝好!
—————————————————————————————
这是他那一年连续收获的第三个重要学术奖励和荣誉,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从当年那个不懂事的“小白”成长为组里同学非常敬重的师兄,大家都叫他“*神”,因为他在每件事上都会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而且好主意多多,一个真正的学术新人终于开始在大道上飞奔!
后来他希望有更大的进步,我推荐他出国交流,在世界一流的课题组里也做出了相当不错的工作,获得了好评。虽然为此延期毕业,但也是值得的。
今天,他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评委会的高度评家,一致认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回想这六年多来他的成长足迹,真是应了那句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真正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永不放弃前行的希望,就是生铁也能炼成钢!
祝福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披荆斩棘、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