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来到汉道学社参加现金流,有两点感悟。
第一点:规则的变化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其中老玩家一组,新玩家一组。为了游戏的趣味性,银行家额外增加了三个条件限制。第一,资产性收入大于3000才能晋级。第二,信用贷款利率15%。这两个额外条件对于老玩家影响不大。第三,玩家之间如果合作的时候要掷骰子,大于5才能合作。这个条件比较有创意,也具有一些实际意义。
游戏的过程波澜不惊,只要掌握思路设定好目标,完成起来不难。老玩家采用记账方式,有些人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难免容易混乱,慢慢也适应了,以后只要多多练习一定能够轻松完成的。这个也是游戏的目的之一,掌握财务技能。
第二:对于“确定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游戏中有玩家抽到一张“嫂子借钱”卡牌。估计大家都没有特别在意,总结的时候我也没有特别讲解。回来的路上突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所以在这里讲出来和朋友一起探讨。
卡牌基本含义:嫂子失业借钱5000,承诺找到工作后还回10000。在游戏中掷骰子,大于3,也就是4、5、6成功达标,银行返还10000,概率50%。否则损失本金5000。
这个卡牌,我在以前专门讲过。重点要看借钱,而不是嫂子。这是一个特殊的金融事件,如果与“一元股票”事件来对比的话,更强调时间成本、沉默成本的概念。这两者的资产收益率和时间周期是有紧密关联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或者目标导向来判断。
今天突然想到如果根据“确定性”来判断的话,“嫂子借钱”的确定性远远高于“一元股票”。以前我们在判断一个资产收益好坏的时候一定是从资金量、收益率进行参考的。比如这两个卡牌,都是投入5000元,收益率都是确定的,一个概率50%,返还1万,一个是最低值股价,大概率升值5倍-30倍。区别只是在周期的确定性上面完全不同。一个是掷骰子后马上知道结果,成功或者失败。一个是翻到卡牌时候才能知道结果,什么时间翻到卡牌并不知道。
扩大一下我们的眼界,观察游戏中其它资产卡牌,似乎也是这样啊。比如判断房产的好坏,确定的首期支付、确定的现金流、确定的收益率,(包含5个确定的数据)。抽到这类资产的时候,我们手里的现金如果是确定可以覆盖的话,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而那些不确定何时变现才能带来现金或者现金流的资产往往会让我们特别犹豫不决难于决定。
所以说,确定性才是我们要时刻关注的焦点。
游戏中很多很多现象都是如此,比如,游戏的目标是确定的,资产性收入大于总支出。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实例是这个样子。比如考试分数、距离远近等等。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我觉得,人天生对未知的世界是充满恐惧的,这个似乎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保护机制。只有探索清楚未知的世界,把不了解、不清楚的部分观察、掌握明白才有安全感。人的思维模式包含感性思维(系统1)和理性思维(系统2),两个系统是矛盾的(不展开了,废话太多,呵呵。)
比如保险(呵呵,这不是广告。),游戏里、生活中都是如此,为什么买保险?除去爱与责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用确定的方式、确定的投入(保费、保障期限)来解决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保险带给我们的就是安全感,就是确定性,只有如此才会消除人的焦虑与不安。
以上就是这次游戏的体会,有感而发。
同时,感谢银行家齐丹的组织安排。太严肃了,可以再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