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山
从小学算起,到开始工作,十几年下来,教过我的老师至少也有三五十位。他们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每一个人都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我识字、教我做人。又到一年教师节,不管我现在过的咋样,我都觉得有必要抽出时间,静静地怀念过去,感恩老师。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小学都是设在本村大队部,老师基本上都是本村或邻村的民办教师,他们除了给我们上课,主要的精力还放在自家的庄稼地里,尤其是本村的几个老师更是这样。很多时候都是直接从自家地里干完活走到教室给我们上课。我记的有一次上数学课,上课都好长时间了还不见老师进教室,大家都知道老师又上地里干活了。这下学生反了天,跑的走的,打的闹的,教室乱成一锅粥,更有甚者还有几个捣蛋的学生走上讲台学各科老师上课的样子,怪模怪样的,下面的学生更是哄笑一片。却不知,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进门了,我记的他是姓王的,本村一个上过高中的民办老师。进门的时候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半个馍馍。一进教室看见教室的样子,二话不说把馍馍往口袋一塞,腾出两个手,一手一个提着讲台上的两个学生的耳朵就往外走。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清一色的忙乱着翻书、找笔。教室外立马传来狂乱的训斥声和响亮的打耳光声,教室更加的静,不一会儿,两个不同声强的哭声传了进来。“怂本事么有,烂毛病一身,还学起老师来了,我让你学……我让你学”,伴随着老师的训斥和手捶脚踢的声音、学生挨打哭泣的声音传进我们的教室,也响彻我们的小学校。最后还是隔壁班的老师劝阻,王老师才停手,我们的数学课也没上成,变成了“政治课”。
那时候老师不是专业的,学生也特别捣蛋,挨打是很正常的。挨了打还不敢给家长说,如果那个不长眼给家长说了,又是一顿打。理由很简单“咋不打其他人?”。好在那时娃娃们皮实,也没啥想不开,挨打也是几分钟的事,前一分钟还哭着呢,后一分钟就笑了。再说在家也是一样,不是爸打就是妈捶,身体和心理强大着哩!
小学五年,淘了五年,虽然实行的是留级制度,可谁也不把这留级当回事儿,反正也不爱学习,家长也不指望你在学习上有啥出息。留级就留级,大不了不上学了。我们一起上学的很少能上到底的,初一下学期,我们村就我一个上学了,其他同学都回家了,学木匠的、学泥水匠的、种地的、放羊的干啥的都有。我是身体瘦弱,干不了啥,只好上学了。
初中三年是在乡初中上的,学校距离我们村有很长一段路,不能天天回家吃饭,除了学校所在地的同学,其他人都是要住校的。老师的身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虽然不是很专业(啥课都能代的那种),但要比小学好的多,我们语文老师就是从大荔师范毕业的老师。年轻帅气是刘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上课很有意思,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范读起课文来特别好听。他也不打骂学生,有时候气急了只是让犯错的学生站在教室后边或教室外边。学生都很喜欢他,每次要交语文作业或者取作业本的时候,我们总是一群一伙的到老师房子(宿舍兼办公室),每次都能看到老师在办公室看书。记得有一次刘老师在看一本小说,看的津津有味,我们取作业本他都没放下手中的书。现在想来老师之所以上课那么风趣幽默,旁征博引都是看书的缘故吧。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不懂这些,只知道刘老师就是我偶像,是我以后努力要成为的那种人。
可是好景不长,初三的时候,小刘老师调到乡政府工作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换了人——一个老且古板的老师。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我都要在心里把他和小刘老师做一比较,每次都觉得小刘老师的好。我归结了一下原因:他没有小刘老师读的书多。因为他讲课的无趣,我学习的劲头渐渐淡了,成绩也一落再落,差点儿没有通过毕业考试。
因为成绩差,初中毕业本来打算不再上学,可暑假的田里劳动让我认识了自己——不是一个抗锄头的料。好在暑假结束的时候收到县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真是救命稻草。于是乎我又认识了高中的很多老师。
开学第一天,我见到英俊潇洒的杨老师,他也是代了我们两年班主任的数学老师。在我的印象里,杨老师二十多年就没变过,我上学的时候和我工作的时候,一如既往的洒脱。讲课几乎从不看课本,总是那么激情洋溢,一道接一道的板书讲题,黑板写的密密麻麻,却也清清楚楚。同学但有不懂,他又立马重讲,哪怕是重复几遍也不见老师有啥厌烦。
杨老师不光在课堂上吸引了我们,更是在生活中征服了我们。高一下半学期某天,我们班一个同学和高三一个学生发生摩擦,晚自习的时候那个高三学生纠集十几个同学到我们教室挑事,那个时候高三学生欺负高一学生是常事儿,我们都很害怕,躲在教室,关紧门窗。外边是那一群气焰嚣张的寻衅者,教室门被踢的通通乱响,教室里噤若寒蝉。突然间一个熟悉且暴怒的声音在教室外边炸响“干啥呢?欺负谁呢?”,班主任,是班主任,教室里一瞬间活跃起来,搬开顶门的桌子,一群“彪小伙子”冲出教室,要声援孤身在外班主任。一出门看到手提木棒盛怒的杨老师和一群抱头鼠窜的那些高三学生。我们班的学生像是看到主人回家的受了委屈的小狗一样,叽叽喳喳,吵吵嚷嚷,真有点儿“仗人势”的感觉。
那件事后,虽然杨老师批评了我们不好好学习的种种事情,但同学们和杨老师的关系却更铁了,称呼上也变成“主任”而不再是老师,大家觉得这样更亲切更能高大老师在心中的地位。班级凝聚力空前团结,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分班。但不论我们分到哪个班,在同学们的心中杨老师一直都是我们的班主任,就是到了现在,我当了老师,每次见到杨老师我都觉得自己还是学生,他依然是我的班主任。
时光荏苒,我从教已经二十年了,我的老师们也老了,很多已经退休,可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年轻,永远是那么值得敬重。
感谢我的老师们,感恩老师在我人生路上的帮扶。
老师,节日快乐!您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