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年轻时是个健壮漂亮的大姑娘,在国家建设时加入当地公社,和丈夫大栓一起出工做煤球,下工一起回家,干得热火朝天,两口子感情蜜里调油。可是久而久之,青青有些地方就让婆婆罗母不太看得上了。最开始罗母只是啰嗦青青:“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事,别总是和那些男人一起活煤球,也在家裁裁衣服。”青青爽朗的笑道:“妈,顾不上呢,我去集市上买两件不好吗?也便利,样子也好看!”罗母皱眉:“一女人家,老是集上买的穿,也不怕别人戳脊梁骨。”青青急着去公社,没回嘴,招呼一句:“妈我走了!”就一路小跑的跑去公社。看着青青风风火火的背影,罗母摇头感叹:“哪像个女人……”
罗母有个女儿小娥,被她精心教养,说话柔声细语,针织刨绣是样样来得。一双手巧的,绣出来的鸳鸯活灵活现。罗母常常以自己的女儿为豪,更是瞧着青青不上眼了。
小娥前年嫁到邻村,时不时回来看看老母亲。正赶上今个提着小篮子,带些家里蒸好的包子,还有她的针线活——精细的鞋垫子,背心子,别提多鲜亮了。罗母瞧着小娥朴素的褂子,盘起来的头发整整齐齐,却是别人家的小媳妇。想着自己儿媳那疯疯癫癫的样子,心里一下子郁闷起来,嘴上也嘟嘟囔囔:“……你嫂子一天没个正形!不是山上挖土就是在做煤球,脸上身上没个干净的样子。衣服总是买,挣了几个钱……”小娥张罗着做饭,一边往炉膛子里面塞柴火,一边劝:“嫂子挺好的,和哥哥一起出力,您在家歇您的,干嘛管她呢,愿意买买去。”
“切!”罗母瞪眼,提高了嗓门:“她是我娶进来的,不管她?不管她不就反了?买买买,那都是大栓的血汗钱!就这么糟蹋!女人家买的穿,不兴这毛病儿!”
小娥看自己母亲越说越动气,便不再多说,拉起来封箱,将一块面擀开,撕的一声进了锅,蒸起氤氲的雾气。
罗母对青青的意见越来越大,自从家里没问她就买进来一辆卡车更是堵心,小娥也不与自己同心,便每日跑到外面与街坊嚼舌根,儿子一点错也没有,都是娶进来的搅家精不知勤俭。长此以往,风言风语而起,传到青青的耳朵里,一下让她爆炭,气势汹汹要找罗母,几个姐妹拉住她,找到公社书记。在书记面前要强的青青落了泪。书记决定去罗家走访一下。
罗母看到书记来了,不理后面跟着的大栓和青青,急忙让座,让闻讯而来的小娥去倒茶,拉住书记念念叨叨:“我这不孝的媳妇……”
书记笑笑:“年轻人有做的不周到的,可以说说,别生气,我在这,咱们一家人,有什么说开就好了!老太太,您先说说。”
罗母盘腿坐下:“青青刚来我也心疼她,可她不识教,多少回我和她说,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事儿,她呢?回回都去做煤球,一剪子布都没有裁剪过!没了衣服还去集市上花钱!这样不知勤俭,不怕人家戳脊梁骨。”
书记看向青青,青青回道:“做煤球一天赚五个公分,做衣服两天才能做好一件,买一件只要两公分,而且做得没有买的好看,却耽误我十个公分,我为啥要做?”
书记笑道:“青青算账不错!老太太,我看您就安心在家享清福,别参与了,让他们小两口去办吧!”
罗母被噎的无话可说,便气道:“这事情不说,怎么家里买辆车都不与我商量?我都不知道!说起来你是我娶进门的媳妇!让我别参与?还要做我的主!”
见老太太发了脾气,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书记见自己说错了话,不敢回答。青青沉默一下,看着罗母:“妈,我真不知道您想管这个,好说,以后我也不操这份心了。”说罢起身进了卧室。小娥怕嫂子受了妈这通气,去寻了短见,便跟着进去。不想,青青从屋里出来,拿出一个布包,打开一看,一叠粮票,布票之类若干,还有些钱,一个小本子,打开了密密麻麻记着帐。小娥急忙道:“嫂子,妈老了,说说而已,您别和她计较,快收起来!”
青青按住:“不急,妈干的了!”于是拿着本子,把粮票钱物等数给罗母,并详细告诉她什么时间去买东西,怎么买,什么定量。那时候东西是计划分配的,粮票和钱都是有数的,弄错了很容易买不到东西。青青一顿解说让罗母头晕脑胀,撑不住:“好了好了!别说了!我啥也不管了!”
小娥连忙帮青青收拾起来,书记笑道:“现在大家都为国家出力,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分工不问男女,只要是努力工作,都是为国家在奉献啊!”
从此,罗母不再干涉青青的工作,也不再邻里之间闲言碎语,甚至会在农忙抢收时候帮两口子做做饭。不久青青有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在一起。儿子书读得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很快便带回一个北京女孩,女孩子模样漂亮,性格爽利。青青就做了婆婆,几年后大栓去世,她满心欢喜的跟儿子去享清福。但是不久,青青就开始发现儿媳身上有很多她看不惯的毛病儿,平时总是涂脂抹粉,衣服,鞋子,包都塞不下了!还在往回搬!总是半夜才回来,都不顾老人要早点休息。一到周末就睡到中午,点几个外卖,也不说做两个菜!要不就是拿个手机,头也不抬!时间一长,青青就忍不住絮絮叨叨:“女人要朴素,你买了那么多化妆品,衣服和包快塞不下柜子了!成天涂脂抹粉,像什么样子!”儿媳解释:“这都是工作。”但是这解释并不能让青青满意,她觉得,想自己年轻时实实在在出力,一天生产那么多煤球,抢收粮食,辛辛苦苦养活一家人,那才是工作,是为国家做贡献!什么时候,涂脂抹粉,穿衣打扮就成了工作了?那一准不是啥正经工作!
儿子出差没人给她解释,城市里邻里之间冷漠,她自己也钻了牛角尖,非要儿媳去辞职。儿媳啥话没说,第二天收拾行李回了娘家,偌大的空间就剩下她一个人。
儿子出差回了家,她满怀委屈向儿子诉苦,说儿媳不服管,说了几句就走人,把她一个老人家扔在这里。
儿子耐心的听了青青的控诉,等她说完。儿子才慢慢和她说儿媳的不易:原来儿媳是做公关的,收入较高,但工作要求很严格,也很辛苦,外形要求不用说,衣服,包和鞋子不合适便不方便出席各种场合,最近有个发布会,她需要全程跟着,高跟鞋站着穿一天脚都磨出血了,还不能表现出异样。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回家累的话都说不出来。只有周末睡个懒觉,还要时时监控微信里的工作。
“国家发展了,经济上去了,不再是以前那种单一的工作方式了。虽然被上一辈人不理解,但是年轻人的工作一样是辛苦的,一样是在为自己而奋斗啊!”
青青听了儿子的话,便不再挑儿媳的毛病了。在儿媳深夜回家后,她为儿媳端上一碗热粥,一双烘的暖暖的拖鞋。周末轻手轻脚不吵儿媳,在儿媳醒来了就吃上一桌丰盛的饭菜。儿媳与她越来越亲近,相处的像一对姐妹。不久,她就有了一个小孙子,走完一个女人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