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奇峰:精神分析基础课之3
1. 科胡特认为,父母亲是什么人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父母亲人格基本健康,如发生单个创伤性事件,不至于对孩子的核心人格产生太大的影响。
2. 国际上已经不再使用"神经衰弱"这个词了。
3. 攻击性如果向外或者象征化,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面对抑郁症患者,咨询师需要做的是让他的攻击性向外。
4.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曼有两个问题,一是失眠,二是肥胖。他是如何治好失眠症的呢?一个医生整夜整夜地陪伴着他,当他入睡,医生在他身边;当他醒来,医生仍然在他身边,成为一个很稳定的存在。这种稳定的客体关系让他得以放心地入睡。
5. "谢谢你",在精神分析的语境里是一种攻击,意味着你把我推开了。
6. 一项实证研究显示,早年被父母亲强烈忽略的人在成年之后,会有莫名其妙的全身疼痛或者某一部位的疼痛,就好像有人在打自己。他们虚拟了一个糟糕的关系。再糟糕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好。
7. 攻击是用来掩盖亲密的。我害怕和你太近,如此的近可能会让我们彼此都消失自我边界,所以需要攻击。
8. 抑郁症的特点:
① 向外的攻击力无法出去,而转向自身;
② 过于强大的超我与恶性自恋;
③ 自我边界不清楚,没有办法用比较好的防御来保护自己,一旦外界风吹雨打,就很容易进入到内心世界(忧馋畏饥 vs 宠辱不惊)。
9. 最高级别的自恋,是自杀。自杀者的攻击性完全不能对外释放,只能完全地针对自己。
10. 自恋的人是什么样的呢?他连刀枪剑戟都舍不得给别人。
11. 在精神分析的语境里,只要牵涉到人格障碍,一般都是肛门期出现了问题。
12. 弗洛伊德喜欢把精神分析搞成所谓的地质学,比如第一定位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第二定位理论(超我、自我、本我)。
13. 城市的边界,是由城墙决定的,城墙就是防御;人格的边界,则是由人格的防御组成的。
14. 恋爱让人没有边界。想念某人仅仅是感到快乐的话,只不过是喜欢而已;想念某人以至于感到抑郁的话,你一定是爱上了他。
15.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三个人的心理学(爸爸、妈妈、孩子),客体关系理论是两个人的心理学(妈妈与孩子,爸爸成为母婴关系的背景),自体心理学是一个人的心理学(永远都在谈自恋,即这个人与自己的关系,这取决于爸爸妈妈如何对待我们)。
16. 如果一个人的力比多没有办法正常向妈妈投注,他就有可能投注到妈妈的替代品,比如长头发、高跟鞋、女性的内衣等,这就是恋物癖的形成。
17. 比昂认为,单个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必须在关系当中呈现自己。主体间性,即呈现出两个主体,这时候从关系的角度来说,就好像没有人了,没有你,也没有我,只有两个人之间的连接。
18. 佛教认为,充分地活在当下的人,就是成佛的人;精神分析,也很强调对此时此地的运用,其对移情的分析,就是要消除过去对来访者的限定,要来访者"背叛"自己的过去,更充分地活在当下。
19. 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认为,精神分析仍然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心智的最好的模型。
20.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比昂认为,梦是我们试图整合各种心理碎片的努力。
入选主题
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