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的三个成长理念

拆书帮的三个成长理念

 ——书=医生、学习力=元能力、向自己求学


  6月底, 从RIA学习力培训班回到单位,我想着RIA的作业,“分享拆书帮的三个成长理念:一、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里都有你想学的内容,但这不意味着你需要学;二、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元能力;三、在一切和学习有关的地方反求于己”。看到新同事正埋头看书,我琢磨着什么时候分享给他。


赵周老师(左一),我(右一)

  学院式学习的雷区:为了记住、从头读到尾

   他刚毕业,通过了法考,现在跟着师傅学做案子,对前途有点迷茫。

    这会儿,他正对着一本厚厚的“砖”业书翻看,我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看这个书?”他说:“我现在没什么事,看下法条,我怕忘记了。”

    这很正常,我也经历过那个时期,考完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觉得天下的法条尽在我脑。而工作之后 ,生怕忘记了,大堆的专业书放在办公桌上,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心里想的是“以备不时之需”,而最后那些书卖了一大堆。

    我又问他:“你为什么怕忘了?”

    “怕当事人来了,我回答不上来。”

    “法条每天在更新,你能和所有法条同步吗?”

    “不能。”

    “有必要吗?”

    “没有。”

    “那好,你觉得工作了,你最应该学什么?”

    “我觉得我最应该学怎么和当事人沟通。”

    “那我觉得你应该看这本。”我把桌上的《沟通圣经》递给他,他翻了几页说:“对,就是这个。”看着他从第一页开始翻起,我又忍不住想提醒他。爱学习是好事,但是学院式的学习方式,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职场吗?

    我想,把三个理念分享给他正合适。他听了我的介绍,也表示有兴趣听。

    “第一个理念,你读不完所有的书,也不用读完所有的书。”


    我和他说,“苏轼那时就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特别是现在,中国一天出版200万本书,一天的生产知识比过去几千年的还多。这么多书,你看得完吗?”

    他摇摇头。

    “你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以什么为目的?”

“以考试。”

“出了学校还要考试吗?是不是很少了?”他点点头。

“那工作后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解决实际问题。”

    “那你还需要看完整本书才能解决问题吗?”他摇摇头。

    “你刚才看书和现在看书有什么区别?”

“我之前就是为了记住,现在是带着问题在书中找答案,解决问题。”

  成人学习没有划定范围,需要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校考试划好了要考察的知识点,要看的书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要考察的知识点就是学习的目的。因此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做一本书的笔记,是合适的。因为书的内容基本就是考试的内容。

    但在工作后,人需要的能力是多样的,要读的书是没有范围的,与问题相关的才是要学习的内容。

    在教育方面,从怀孕阶段,就需要家长有育儿知识,比如胎教、早教;上幼儿园了,要教手工、识字、诗歌;上小学了,要教数学、英语;工作中要学时间管理、任务管理、沟通等等。要学的太多了,这时候再和以前一样学习,显然是不合适的。从前读书是把书当老师,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在哪讲得细,学生学得认真,老师在哪画了重点,学生复习得仔细一点。而带着问题去看书,则是把书当医生,有了问题才去找书。去看病,不需要把医生的全部所学都掌握,而是只针对自己的病症,解决即可。

    换句话说从前把书当老师,现在把书当医生,有需要了再去找医生。


    也就是说:根据你的需要,快速地从书中找到答案并解决问题。

  为解决问题而读书是人的需求、不功利

    有人说:这样是否太功利了?这并不功利。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提到:人的需求分五种:生存、安全、自尊与被尊重、爱、感情与归属感、自我实现,不论是功利式的学习与非功利式的学习,都脱不出这五大需求。读小说可能是满足感情的需求,学习、考试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是满足需求,何来功利之说?

    “你回想一下,刚才马上去看沟通方面的书有闪现功利的念头吗?”

    他摇摇头。

    总之,你不用读完所有的书。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是成熟学习者应有的意识。

  “明白了。考试有标准答案,以记忆为主,把书当老师。工作、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以解决问题为主,把书当医生。这样两全其美,就应该这样,那第二个理念呢?”


    拆书帮的第二个理念:学习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元能力。

    学习能力好比是雷雨,其他能力好比是种子。春天到来 ,雷雨下落,农田里的种子就会齐刷刷生根发芽;学习能力好比是手机的操作系统,其他能力好比是应用软件。提升学习能力好比是把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提升到了苹果的ios系统。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一下子可以购物、听歌、看视频了。所谓元能力,就是树的根、房的地基、水的源头,是关于能力的能力,根本中的根本。

    他听了频频点头。

    “还想听第三个吗?”

    “好的。”

    拆书帮的第三个理念是,在一切和学习有关的事项上反求于己。

    见他还有兴趣,我接着问他:“你看书会有嫌老师讲得不好吗?”他说:“有。我在听考试音频的时候,有个老师讲得不好,感觉听不下去,会烦的。”

    我说:“情绪控制——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你想不想学?”

“我想学的。”

   “那你觉得学会情绪控制之后,你的学习效率会不会更好?”

“是的,会更好。”

    “抱怨、烦躁是消极思维,积极主动是成长思维,你选择哪个?”

“选择成长。”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即是成长思维。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要在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遇到障碍、产生消极思想,都要反问自己,对自己提要求、在自己身上找方法

    分享结束,我想只讲了“你不用读完所有的书;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元能力;在一切学习问题上反求于己”还不够,下次还要给他讲讲RIA学习力的其他内容,比如便签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