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张丽钧校长的一篇关于家校关系的文章,感触颇多:她认为家校存在四种关系:敌我关系,雇佣关系,契约关系,盟友关系。理想的“家校关系”是盟友关系。我们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勠力同心地将孩子托举到更高处。这种美好的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被我的同事玩笑着表述为——
孩子在校时,微信上有我。
孩子毕业后,家宴上有我。
孩子成家时,婚礼上有我。
孩子成名时,回忆里有我。
美好、互信、默契、不轻易被时光带走的“盟友关系”,需要双方竭诚建立。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地位没金钱的小老师来说不会和家长处成敌我关系。我也没有低贱到和家长处成雇佣关系。如果说契约关系那肯定会有。尤记得10年前教过一个zhu姓学生。高高的个子,一副高冷范。但我凭着对每个孩子平等的原则,没有少关心他。家长也显得格外热心,隔三差五就会打个电话和老师聊聊。我只是将其视为正常的工作范畴,对孩子不瘟不火。虽说心里挺喜欢这孩子,但总感觉不能走进他的心里,似乎我们之间隔着什么。时光荏苒,一晃三年过去,zhu姓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唐山二中。毕业后许多孩子纷纷回校看望老师,甚至在他们高考后还来学校看我,然而这个zhu姓孩子从此销声匿迹,音信全无。我一直没怎么在意,但今天看了这篇文章,似乎触动了我内心最隐秘的地方,似乎还在隐隐作痛。说不出来的感觉,一点不在意吗?应该不是,如果真的不在意那就不会拿出来说了。太在意吗?应该也不是,因为真的没有必要。每个人的路自己走,人在做,天在看。就是有时想:辛苦付出了三年连一声感谢都没换来实在有些失落。但不能让特例掩盖了全部。
寒假刚刚结束,办公室门口站着两个年轻人,一时没回过味来,谁啊?信息在大脑里迅速提取。哦!孟洪发,对就是他了。我可爱的小纪律委员,没想到也长成大小伙子了。身边的女孩温婉恬静。难道是女朋友?老师说什么呢?我是徐梦圆。啊看我这记性。没想到邻家小妹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你们俩怎么凑到一起了?”“老师,我们考上研究生了,我们来看看您。您知道吗为了找你,我们费尽周折啊!”我欣慰地一笑:如果想找一定会找到的,心诚则灵。吃完午饭,不舍离别。突然想起几个月前看到孟洪发的妈妈,在华盛超市,是她先认出了我,没想到一个没什么文化层次的母亲却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这让我想起了张丽钧校长说的“家庭子宫”同一个子宫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有相同的精神风貌。没错,家教家风,父母的身体力行,父母的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的确太大了。有件事情我不愿提及:班级有个孩子小孙,和大家的步调总是不太一致:早上迟到,东西丢三落四,上课趴桌子。对于这些只要严加治理妈妈就有意见,甚至来学校闹。当妈的心我很理解,但这样做的结果不知道家长明白吗?有时候看到孩子没精打采的状态,我想你们母子俩今后一定会为现在的行为买单。作为老师,处于一份职责道德:总想治病救人,治思想懒惰之病,救精神沉沦之人。
10年前的学生家长李姐,我们现在依然有联系。孩子在校学习期间,家长没有主动找过老师一次,毕业之后却是雪中送炭。我想这样的家庭子宫孕育出来的孩子一定越走越稳,越飞越高!
想想若干年后的嘟嘟也会背起书包步入学校,我也会成为家长中的一员,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学校,面对老师,给孩子一个榜样的作用,我想唯有尊师重道,唯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