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咨询的情况比较相似,就是孩子都比较好,甚至很优秀,但是,随着初高中学习任务和压力的增大,孩子越来越焦虑,压力很大,追求完美,害怕失败,常常失眠,肚子疼,头疼,身体总是感觉这里那里不舒服,但是去医院检查,又完全检查不出问题,这就是孩子追求完美的典型表现。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分享几点几点常见的原因和解决思路。
第一点,大部分孩子之所以追求完美,是因为家长过去追求完美,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很多家长说:彭老师,我没有给孩子压力呀,我常常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快乐是最重要的。
我常常会反问:真的如此吗?我们忽视了一个真相,教育孩子,家长内心是怎么想的,孩子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很多家长嘴上说,不是很看重孩子的学习,但是平时的点点滴滴言行,内心所思所想,让孩子深刻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是有很高期望的,是很看重学习成绩的。
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卸下追求完美的惯性,首先要自己真正的放下,放下对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放下替孩子着急担心,把属于孩子的事情真正还给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些家长尝试一段时间后,问:彭老师,我已经放下了,为什么孩子还不改变?其实如果家长真正放下了,那么孩子状态往往会开始好转,但是很多家长这么问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放下,他内心还在踮起脚尖,望着孩子,怎么还不上学呀?
所以放下两个字看似简单,对于家长来说,是需要持续修炼自己的。真正的放下,是真正的看见、相信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人生轨迹,即使是父母也不能替代孩子,父母要真正的把属于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
另一方面,即使家长真正放下了,孩子也没那么快恢复,因为家长从小对孩子的高期望已经内化到孩子的心中,所以孩子也会习惯性地追求完美,这种类型的印痕比较深,当家长真正的放下了,然后我们再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才会逐步的放下,不再追求完美,慢慢地孩子的状态会好转。
第二点,孩子追求完美,不读书,往往也伴随内心比较脆弱。而一个孩子之所以脆弱,是因为过去被呵护的太好,被包办替代的太好,小时候经历的太少,甚至不小孩子从小是被父母的亲朋好友过度吹捧,胡乱地赞美,导致孩子漂浮在空中,但是孩子的能力与周围人的空虚评价完全不对等,所以到了青春期,现实会把谎言戳破,孩子发现自己各方面没那么优秀,所以完全无法接受自己,于是宅在家里面,开始逃避。
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好转,一定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孩子经历,该摔跤就摔跤,该受挫就受挫,该吃亏就吃亏,该受苦就受苦,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经历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强大,舍不得孩子吃苦,孩子未来才会吃最大的苦。
第三点,孩子受周围环境影响,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孩子的世界相对比较简单,所受的影响,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家庭,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学校。家长如果觉得读书特别重要,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就是唯一的出路,那么孩子自然受影响,也会这么认为。学校有些老师也会这么教育,学习很重要,尤其是面临升学考试的时候,学校常常打出各种横幅,摆出惊心动魄,大战一场的样子。
这样的环境,如果恰好加上追求完美但是内心又脆弱的孩子,那么往往就容易出问题,孩子的压力一下子太大,承受不了,于是不想读书或者感觉读书下去了。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有合理的认知,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成绩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它主要考核的其实是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人的能力其实有很多方面,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但是这些在通俗的考试当中基本都不会涉及,所以考试的评价体系其实是比较片面狭隘的。
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看,也确实如此,学习成绩好与未来人生的发展,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很多研究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走向社会,往往处于中等偏上的发展。发展的特别好的往往是那些想法特别,胆子大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大胆去创造。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唯一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非常片面的,你有你的优势,你有你的突出能力,你是独一无二的,在未来你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位置,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然后我们还可以多举举身边的例子,身边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很多以前读书也不算好,甚至很差,但是他们走向社会,自立自强,现在一样发展的非常好。我们也可以举一些名人伟人的例子,孩子的视野看得更宽广,让孩子的心胸更加舒畅。
根据我的经验,以上三点就是常见的原因以及解决思路,如果孩子出现追求完美的倾向,不读书,那么家长可以从这三方面深刻的思考,然后及时地转变,方向对了,孩子才会逐步好转。
当然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都是多方面因素叠加长期形成的,往往并不是单一一个问题,所以家长一定要全面学习,一定要沉下心来学习,切记带着焦虑着急的心态学习,越是焦虑着急,越找不到方向,方向都错了,越努力,越糟糕。只有我们颠覆自己过去的思维、心态和方法,我们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