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的某个小区门口,经常会有一位妇女坐在路边,手里忙着“针线活儿”,身边一架小玻璃柜中摆放着她的活计儿。在匆匆而过的行人中少有人关注到她,偶尔有那几个关注到的,也是看几眼新鲜就走了。只有她依然坐在板凳上,不紧不慢的做着手中的活,有一搭无一搭的回应着路人的询问。不要以为这是一种消遣,她那姜太公钓鱼的耐心,终究会等到那懂行的真正顾主。
这位妇女手中忙活的其实是一种工艺手工,一种文化艺术。不识货的自然不住停下来多看一眼,真识货的会从远方专程而来,就边那国际友人,也要乘飞机、坐轮船,不远万里来购得几件自己喜爱的物件。
这位妇女手中活计儿,学名叫“钩编”,俗称为“钩针编织”、“钩针”或者“钩编”,钩针编织源自于中国的“针线活儿”,在中国,钩针编织最早的应用,是三维立体娃娃上。年纪大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不就是过去咱自个儿用针纺织毛衣、毛裤、手套、袜子的吗,咱过去别说大人了,就是小孩儿也会编织个钢笔套、小钱包的,这有什么新鲜的。其实这就不是一回事,织个毛衣之类的,那叫生活用品,而这位妇女钩编的叫艺术品,差别就在有没有艺术范儿。
钩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绒线组织编织品,它具有“露、弹、密、柔、活”的艺术风格,产品组织结构可塑性强,可以达到无限款式与任意规格。
而这位叫杨伟的妇女自幼喜欢做针线活,从一般的活计儿开始,跟随母亲学做挑、补、绣出口床单,随着钩编浪潮的兴起,她更加酷爱钩编。她从书本上找学习资料,拓宽视野,反复研究,不断创新,尝试自行设计钩编作品。退休后,为充实生活,对钩编艺术更有浓厚的兴趣。
在她的手中,柔软的毛线儿,被钩编出形态各异、形象生动的各类艺术品来。如:小鱼、大象、孔雀等一些吉祥物品,把这些动物钩成了立体小包。为创作“美猴王和孙悟空”这件作品,她反复琢磨,反复钩编,突出了猴子的嘴部和眼部特点。她钩编的“美猴王和孙悟空”作品在各种展览活动中受到好评,同时还走出了国门,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亲睐。让一个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孙悟空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去传播友谊和中或悠久的历史文化。杨伟的钩编也被录入了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
任何一个看似普通的东西,在有心人手上,就会化普通为神奇,就会绽放出一朵美丽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