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城邦》写得太散碎、太凌乱,太费心,不好看。我倒是觉得,这样写下来,《城邦》才愈接近真实。
真实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固然没有《城》里面所展示的那么大的格局和斗争,但也隐匿着很多东西。你从小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你的父辈们的经历如何?包括国家政策的影响?都跟你现在的一切,息息相关。
《城》做得最好的一点,便是把这种关键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万砚方和“老头子”之间,彭子越和欧阳秋,欧阳书和魏正谊,魏正谊等六老,六老和万砚方。。。。
每个人物之间的牵扯羁绊,正如我们碎片化生活的本身。
(一)藏匿的主题
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是这部小说中做得比较好的一部分,存在表面敷衍与真实情况之间的矛盾。
比如张启京,漕帮理字号前辈,却一辈子庸庸碌碌,逃避世事,看上去他就是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可是,他却是接手了所有事件前后左右资料的重要人物。
他的漕帮兄弟们在舍命奔走,他却躲到了自己的小世界里,庸碌度日。
小说里面有一个扣设置得特别真实,就是“切口”。往常我们看小说,这种“切口”都只是用来插科打诨的玩意儿。可在《城》里面,“切口”是扎扎实实的互通有无的工具。少了“切口”,分不出内外,少了“切口”,分不明敌我,沉默寡言,等于作茧自缚!
就是因为这个“切口”,才导致漕帮老帮主的案子拖延多年,三方势力始终不能合而为一,坐看漕帮对手洪门壮大。
有人会说,那直接讲出来不就好了?
嗯,你连自己搞过几个女人都不敢跟你老婆讲,这生死存亡的大事,倒是直接讲出来就好了。看来坐着说话腰是不疼。
这就是《城》真实的地方,所以它的主题只能是藏匿。无论是开头六老搞出来画,还是后面张启京、彭子越的生活,都是切合这个主题的。
(二)深陷局中无法自拔
书中充斥着各种局,从小到大,有洪展达万砚方的大方略,也有六老红莲张大春的中不溜解谜,更有村子里面的各种小关系,无论大小,局是《城》里面随处可见的。
局的存在仍然是来源于“切口”,更本质的是来源于斗争性的本能和人最内心的没安全感。
别以为到了所谓文明时代就没有斗争了,不会再像野兽那样嗷嗷争食了,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而已。
不是我们文明起来了,而是野蛮换了个头面。
基于这一点,《城》中的障碍比比皆是,作者不断的拆解也无非是管中窥豹。抓住了这头,放掉了那头。
所以他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从六个角度来试图阐述这近一百年来的所有事件。他失败了,他唯一做到了把这些事件关联了起来。
这里是一个扣儿,作者留下的悬疑,他是希望我们像书中主人公寻找事件的前因后果那样去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样很符合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惯,春秋笔法,草灰蛇线,各种埋笔,留待后人自己去寻摸。
大白话直接说不是传统的中国人,我们都是要留扣的。
你可别说这是故弄玄虚,是,现在生活好了,这样有点故作高深的意思。但是,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了没有几年好日子,谨慎如是,提防如是,都是千百年的锤炼来了。
何况,谁又能保证日子以后不会变坏呢!老祖宗的东西总归是有它的道理的。
不能都学西方人爬杆子直接上的态度,他们是靠抢劫起的家!
(三)真实生活的血与火
这是《城》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会去撩拨你的感情,去催动你的泪腺,去搔你的痒痒肉。它就是正常的讲故事,讲经历。却能够让你体会到真实,体会到情感。
真实就是漕帮大佬被做掉了,这些下面的人互相之间或因为胆小,或因为顾忌,或因为迂腐,导致这件案子一拖再拖,毫无进展。
不管后面牵扯出多少庞大的事情,人就是死了!
最真实的只有两个事情:出生和死亡。
如影随形。
我不能剧透太多,这本书本就是希望读者自己去寻找真相,每个人的真相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角度都有不同。很多看上去比你牛逼,看得比你远的人,其实一辈子可能活成了一个笑话。
这里又要讲到喜剧的作用了,一般认为喜剧有三个阶段:挠痒痒肉、讽刺以及荒诞。
第一阶段是刻意逗你笑,讽刺就高明一些,指桑骂槐之类的,最高级的是荒诞,这种视角下,生活就是一出闹剧,只需要把这种视角下的生活展现出来即可让众人捧腹。
玩呢,兄弟!
《城》的叙述愈是破碎,这种感觉就越是真实,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大部分时间一粥一饭,关键的一瞬间就会完全改变你生活的轨迹。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用心去看的好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不要老是想着饭局喝酒,自己一个人,弄几根烟,弄点糖,泡壶茶,沉浸在里面,安安分分却又波涛汹涌的度过充实的一天。
在《城邦暴力团》的世界里。
或许你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安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