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旅14--观察者模式

1. 定义

观察者模式也叫发布订阅模式/模型,在项目中常用: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观察者模式

2. 使用场景

  • 关联行为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关联行为是可拆分的,而不是“组合”关系。
  • 事件多级触发场景。
  • 跨系统的消息交换场景,如消息队列的处理机制。
  • Android中的列表控件、消息处理机制、广播、RxJava(扩展的观察者模式)等等

3. 实现(实际开发中一般是使用java.util包下面的Observer、Observable)

被观察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private Vector<Observer> mObservers = new Vector<>();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 {
        this.mObservers.add(o);
    }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
        this.mObservers.remove(o);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
        for (Observer o : this.mObservers) {
            o.update();
        }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doSomething");
        this.notifyObservers();
    }

}

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update();
}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收到消息");
    }
}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Observer observer1 = new 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2 = new ConcreteObserver();

        subject.addObserver(observer1);
        subject.addObserver(observer2);

        subject.doSomething();
    }

}

运行结果:

doSomething
收到消息
收到消息

4. 优点

  •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是抽象耦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扩展比较方便。
  • 建立一套触发机制。例如建立一条触发链。

5. 缺点

  • 开发效率问题。一个被观察者,多个观察者,开发和调试就会比较复杂。
  • 运行效率问题。多个观察者、多级触发等情况下,因为在Java默认是顺序执行,所以一个观察者卡壳,会影响整体的执行效率,这时候推荐考虑采用异步的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751评论 25 709
  • 常听到人们说背包客,而众说纷纭,我实在有点晕乎就去查了一下。后来得知,背包客又称驴友,在英文中为Backpac...
    你好啊韩小姐阅读 685评论 1 2
  • 生活像一场雨猝不及防 来不及撑起雨伞就被淋湿 一个人的路要慢慢走 孤独却又不辜负 所谓努力 不过是对无能为力的最后...
    淡语52188阅读 207评论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