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
一了解词及词牌名。
1“沁园春”,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2词的特点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押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 ——词牌名, 雪 ——题目。
3常见的词牌还有:渔家傲、苏幕遮、御街行、菩萨蛮、阮郎归、生查子、浣溪沙、清平乐、木兰花、减字木兰花、踏莎行、凤凰台上忆吹箫、采桑子、临江仙、浪淘沙、青玉案、曲玉管、雨霖铃、定风波、少年游、玉蝴蝶、八声甘州、桂枝香、鹧鸪天、虞美人、满庭芳、水调歌头、水龙吟、永遇乐、洞仙歌、卜算子、忆秦娥、西江月、鹊桥仙、贺新郎、沁园春、江城子、望海潮、蝶恋花、惜分飞、瑞龙吟、兰陵王、琐窗寒、过秦楼、解语花、解连环、烛影摇红、满江红、好事近、醉落魄、摸鱼儿、祝英台近、点绛唇、齐天乐、扬州慢、暗香、疏影、杏花天、一萼红、小重山、唐多令、风入松、绮罗香、南乡子、醉花阴、声声慢等等。
二 词的形式还有以下特点:
1.词诗诗歌的一种,是一种音乐文学。
•2.兴于隋,成于唐,盛于宋。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诗人依照固定的词谱填词,词谱又叫词牌。
•4.宋代词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5.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
阕[què]),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三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高唱,流韵壮东风。
《诗人 领袖》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四背景介绍: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所在的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背后的故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诵,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五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近代 ·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