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接到要求写家书的时候,自己都觉得一片迷茫,都是拖到最后截止日期的时候才开始拿起笔来。感觉自己学的越久越没有开始的感悟深,拿起笔来不知该写些什么,从哪里开始写。每天都在听导读,读原文,对照自己的生活去反思,拷问自己的内心是否做到了致良知。在时间比较充分的时候也会做深刻的反省,去把过去久一些的事情翻出来反省。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学习的越多,发现曾经的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了,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不可能回到过去,那就能弥补的尽量去弥补,不能弥补的就作为一个经历,下次在以后的道路中去避免。最近反省最多的地方还是“孝”。爸爸妈妈在一个小县城里是那种比较老实本分的工人,拿着每个月少的可怜的工资,吃的粮食是粮本上的定额。我们姊妹六人根本就不够吃的,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六人从来没有团聚过,总是会把一个或两个姐姐送回山东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也是每年利用探亲假,回山东去看爷爷奶奶和姐姐。由于家里收入少,开支大,上面又是五个姐姐,我除了过年有新衣服穿,其它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穿小的。那时候见到同学穿了一双红色的皮鞋,特别的羡慕,回家央求妈妈为我买一双,那一双皮鞋是妈妈那时候半个月的工资,她没有给我买,就因为这事,我与妈妈生了好长时间的气。家里就我最小,姐姐们都很照顾我,就把我养成了坏脾气,蛮横不讲理,家务活我是一样不会,学习也是班里的倒数。爸爸喜欢乖巧学习好的孩子,我不在爸爸的喜欢范围,所以我总感觉爸爸是不疼爱我的。十八岁我上班了,也是在那年爸查出了肝癌。那时的我是青春焕发的年龄,眼里只有自己与同学,朋友,同事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天天在一起吃喝玩乐,没有在爸爸最后的时候照顾爸爸。爸爸走后,我又觉得妈妈偏心于姐姐,对妈妈也升起了抱怨。通过反省,让我想起了爸爸对我的爱,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晚自习放学回来在巷子头,就可以看到爸爸的身影。冬天的时候,他早早为我把电褥子开好,待我放学回来会给我打一盆热水洗刷,再去把电褥子关上等等。太多的事情都是说明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感受不到他们的爱,是因为自己的不明和抱怨太多,把这份爱给掩盖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的自己能深深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每当想起或者看到有关于爸爸这两个字的时候,心中一阵酸痛,强忍着眼中的泪水,自己曾经一度的陷入到这种悔恨中,几乎接近抑郁。同修开导我,事情已过去,忏悔就好了,爸爸走了,留下了母亲就是在给我弥补的机会。现在我深刻的体会到,孝敬父母不是父母的需要,而是我们做子女的需要,我要抓住妈妈给我的孝顺这个机会,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冬则温,夏则凊,实时从心底去挂念妈妈,去想妈妈的需求,每周再忙也要带妈妈去逛逛街,吃吃饭,妈妈开心我就开心,妈妈健康我就高兴。父母就是我们的根,根好了,才能枝繁叶茂。
致良知就是一条回家的路,我要回家,回到那个清澈的家,去掉不明与贪欲,回归婴儿般的纯真。感恩博仁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感恩大爱的志愿者辛勤的付出,感恩同修们的砥砺前行,深深的感恩您们,在您们的帮助下,唤醒了我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