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同你走很远的路,从晨光熹微,
走到暮色四合。
熹微的晨光不再,可你却留下了那双透明如初的双眸,不时地溢池着寒冷中的温热。
一
熹微又清晨,盈盈麦尖应尽是,寒霜料峭春。
顾熹微第一天认识她,是在校园后山。当时顾熹微只是学的有点疲惫,想去后山散散心。顾熹微百无聊赖地伸了个懒腰,正当享受着这温暖的阳光时,耳边却传来一个油腻的男声,似乎是敲诈勒索之类的言语。虽说顾熹微性子算不上热情,倒也不冷漠至此,本能促使她往那声音靠近。只见一个油腻男子把一个女孩拦在墙角,做出恐吓的样子,女孩则害怕地在墙角瑟缩着。耳边的恐吓之语还在继续,顾熹微忍不了了。顾熹微学过一点散打,对付这个油腻男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喂,放了她。”
那男子见是一位身材瘦削的女孩,露出鄙夷的目光,丝毫没把她放在眼里。顾熹微耸耸肩,挽起了袖子。约莫半分钟,油腻男就被放倒在地。他脸上表情如调色盘般变换着,倒是精彩。
接下来的事情你们也猜到了,混混最后悻悻离开,顾熹微救了一个女孩子。倒没有那些狗血的情节,表达感谢后,双方只是互相留了联系方式。那女孩走之前,还留给顾熹微一把糖果。顾熹微本不嗜糖,但作为礼貌还是收下了。
关于那个女孩,顾熹微只记得,那双黑色眼眸,干净又纯澈。
二
那次事件后, 双方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两人互相报了名字班级,那女孩名叫苏晚。之前女孩说过约个时间吃饭,不过日子久了,也就淡忘了。
直到某天两人的偶遇。顾熹微忙着把试卷送到老师那儿,却被旁边一个人影一撞,顿时,试卷如树叶般散了满地。顾熹微本想抱怨几句,抬头却看见了熟悉的身影。
第二次巧遇虽然不是那么愉快,但是似乎有某种契机存在。也是在这次,这个名叫苏晚的女孩子请顾熹微在某家餐厅见面。双方打开话匣子后,发现两人倒是挺投缘。
渐渐的,两人熟络了起来。苏晚学习似乎不怎么好,顾熹微就自告奋勇在学习上帮助她。
学校傍晚的天空永远是一道风景线。每天基本上都能看到浅紫或浅粉的晚霞,如同一条条丝带,贯穿天际。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火烧云。 某次恰巧遇见,苏晚还惊艳了好久,拉着顾熹微拍了张她们俩的第一张自拍照。照片中,两个女孩,一个眉眼弯弯,笑魇如花;一个眼神纯澈,散发温暖。
苏晚每次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总是爱往嘴里含一颗糖。顾熹微每次都能得到一颗。渐渐的,顾熹微似乎对糖没有那种的排斥感了,她也慢慢尝试去接受。这次苏晚给的是一颗粉色外衣的硬糖,剥开糖纸,淡粉色的糖体散发着点点果香。她把糖果含入口中,果香混合清甜在舌尖跳动,渐渐弥散到整个口腔。
南方小城的冬季早晨总是冷的彻骨,每次骑车就算带了手套,寒风还是会毫不客气地往手里钻。晨曦总是在点点薄雾中缓缓浮现,柔柔的阳光轻洒下来,却没有什么温度。
顾熹微属于学霸类型,每天只是按自己的生物钟起床,到校不算早。她总是在班上已经有些读书声时到校,成绩却一直保持前三。苏晚总是笑着打趣她,满眼羡慕。苏晚是属于努力型的那种女生,性子带着点倔强。许是自知天分比如别人,只能后天稍作弥补。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 顾熹微尤爱在夜晚学习。夜幕降临,明亮而局限的光从灯罩里的灯泡中散出来,落在新的空白的本子上。一个深呼吸,微热的气流轻轻抚过微黄的纸张,继而笔在上面留下了乌黑的影子。“沙沙沙”,笔在纸上走过的声音被夜的寂静放大了,此时在她耳内却如此动听。
三
最瑰丽的霞光只有一瞬,好在缓慢溶解它的云雾是极其柔软的,不会让人联想到凋零和消亡,只像和顺度过暮年的老人在故乡的槐树阴下闭目时吹动枝叶的、极细极轻的风。
在那么多逝去的日子里,青春迎风击落过多少斑斓的星辰,之后便漫天飞舞起来,成为滋润金色庄稼的泱泱大雪。
高考终究是到来了。
高考完的那天,顾熹微刚出考场,舒了一口气。顾熹微清楚的记得当她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正值傍晚,天空被金色铺满,带着点淡淡的粉色,煞是好看。
顾熹微清楚的记得,考完的那个夜晚,和苏晚吃的那次紫苏烤鱼。
高考过后的那个暑假,两人约定一起去了三亚游玩。一起吹过海边的微风,一起走在沙滩上,一起吃过各种美食,一起拍过各种照片。旅行结束后,顾熹微还把所有照片都洗了出来,其中一份留给了苏晚。
伴随着盛夏的蝉鸣,高考成绩出来了。顾熹微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而苏晚,留在了本地一所二本院校。
四
日色还长,你我缓步踱。
后来,顾熹微去了北京,苏晚留在本地。
两座城市很远,远到隔开了两个人的朝夕相处;两座城市又很近,隔不断两人的情谊。 她们还是会每天互发一些小日常,她们还去了好多地方,留下了本厚厚的相册,那是她们的专属回忆。每年生日,两个人总会奔赴对方的城市。
想同你走很远的路,从晨光熹微,走到暮色四合,纵然所隔山海,山海皆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