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铭用录音和访谈的形式,记录了精神病患者的真实想法,并穿插自己对这些奇思妙想的理解,向世人展示了这个不为人知群体与众不同的一面。
这是一本非常走心的书。封面上赫然印着“不论你看到了什么,请不要对号入座!”事实上,每个读者看到其中内容都或多或少会对号入座,会质疑自己是否也有轻微,甚至严重的精神病。
作者对书中章节的顺序安排可谓煞费苦心,第一部分的十九篇手记,记录了大部分人有所耳闻的精神病人案例,类似多重人格、多维空间、宗教的必要性等,这些想法,可能曾经在你我的脑海中都浮现过,但有那么一群人,对这些念想深信不疑,并成功用这些独特的观点解释了周遭的一切。我想,这也是哲学吧。
接下来的章节,可能有点“离谱”了,慢慢地涉及到了“鬼怪神明”。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总是既好奇又恐惧,橱柜里真的只有大衣嘛?看了几篇手记后就会发现自己也开始疑神疑鬼了,并且相信“没见过的不代表不存在”,不知不觉就这么对号入座了。
这时,适时地出现了《朝生暮死》这篇。该手记讲的是作者和他的心理医生朋友讨论如何让自己在接触了这么多精神病人之后不受他们影响。他说自己是“朝生暮死”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提醒自己已经新生了,一切都是过去式了,不论前一日的记忆如何惊心动魄,就像旅行归来一般,己经到家了。往俗了说,就是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是自己的,心里明白总是要回家的。如此,思想上的结很快就能打开,每天都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新的“朋友”。
带着作者"朝生暮死"的方法,我很平安地读完了这本书。归根结底,我们之所以称他们是精神病人,是因为信念不同,而且毫不避讳地说,精神病人的信念比一般人更加坚定。这也是书中写到许多精神病医生最终也“沦陷”的原因。
我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如此畅销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书的题材真实新颖,填补了很多人对精神病领域知识的空缺,另一部分原因,是读了这本书后,发现人与人间的区别并没有这么大,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全部压力,他人也曾背负,若不卸下,心中的结只会越积越多,还不如做个“朝生暮死”之人,每天都能迎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