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整理老师的“日思”,四个月时间里,老师每天坚持输出,累计写了十一万字。每天早上,等待“日思”已经成了我一天中最滋养的事情。我会期待老师今天会写什么主题,那些文字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触动。
无论是公众号、简书,还是每天的“日思”,文字都能传递出一个人的思维、底层逻辑、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文字早已融入老师的血液,把日子写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我们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些文字而走出黑暗。
二十几年,3000万字的沉淀与锤炼,只为传递最真实的力量。老师不为流量,不为博眼球,不求技巧,只是稳稳地输出,这种坚持令人敬佩。
加入“会写营”已经几个月了,每周一篇作文,我在简书也坚持了192天。我常常问自己,坚持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我这样的写作新手来说,写作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或许从老师的身上,从自己的践行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梳理自己
通过写作,我可以梳理自己的思绪。以前,我总是处于纠结和内耗的状态,用俗话来说,就是“脑袋瓜子打架”。但现在,写作成了我思考和梳理的工具,它帮助我促成改变。反求诸己,向内求,去分析,去总结,去记录,这些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
二、长期主义
老师说,希望我们通过写作来追求长期主义。不追热点,不考虑当下,而是通过写作来完善自己的内心,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盔甲”。让自己变得更好,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像老师那样,写上几十年,甚至还会继续写下去。写作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血液,陪伴自己一生。
三、传递价值
“见文如面”,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也能搭建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传递自己的价值,还能帮助到他人。我读老师八年前的文章,依然能从中获得感动和力量。每次遇到卡点,情绪低落时,我总习惯从老师的文章中汲取力量。所以,一篇好的文章,无论过了多久,都依然温暖而有力量。
写作,是思考,是梳理自己,是反复反思、打磨和迭代自己,是对自己的最好修炼。它能帮助我们抵抗内耗,让我们更好地破圈,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