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可可的挑战3---安全依恋

      在老家陪妈妈聊天,她说,隔壁家的外孙,七八岁了,睡觉时还总是拿着一块小布片子不离身,洗了都必须要当天干,不然就不行。我想起来之前有个朋友她的孩子小学二年级住宿,一定每次都要带着那块毯子去学校,尽管已经有破洞了也不能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尽管在养育可可前就学习了安全感依恋期之类的心理学知识,但书面得来终觉浅,有些知识,一定要知行合一,才能最大受益。我对这个“依恋替代物”的体验理解也正是在可可的帮助下完成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孩子对第一养育人(多是妈妈)的依恋,是安全感的主要来源。相对而言,这一点我一直都比较注意,月子期间,尽管有月嫂照顾,我还是常常抱着可可喂奶,看着他吃奶真的是一种幸福,即使腱鞘炎也是值得的!月嫂满月后离开,孩子有点闹腾了一两天,属于适应很好的,我们都没有很在意,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就是那以后的近三个月时间,他睡觉都不是特别踏实,常常要哄着睡觉,睡醒了哼哼一下,如果我在旁边就安稳了,不在的话就会睁开眼睛找人,没看见就会哭。身边的人都说这是正常的,我也觉得很正常,后来遇到好几个有觉知完全由父母自己带的孩子他们没有这个过程,我开始想“或许是月嫂这个重要他人的离开给了他不安全的担心吧”,不过,想想罢了,毕竟完美地养育孩子,也是很难得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到依恋物上说,安全感略有欠缺的时候,或者感觉有挑战的时候,孩子会自己找一个自己可控制的物品,多是毛绒玩具、毛巾、妈妈味道的衣物、枕头等柔软的东西做依恋物。当他觉得安全感足够时就可以放开物品。因此,如果孩子安全感不够的时候,家长应该想办法增强他的安全感,而不是强制取走他的依恋物。

      可可2岁半时我送他去托班,他一定要带上小枕头;可可2岁过年回老家时一定要带上小枕头;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可可一定要抱着小枕头。那个时候,我还有点奇怪,怎么这个小枕头这么重要呢?

      尽管不太了解,但我一直相信孩子的需要,尤其三岁前小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所以那时候我和幼儿园里讲究整齐划一的老师协商,让孩子带上小枕头去,如果有检查的时候,老师就藏起来;还寻思着给他把小枕头变成小沙包放到口袋里……

      三岁三个月时,我带可可到大理古城住了三个月,有一天晚上睡前聊天,他告诉我“妈妈在的时候就不用小枕头,小枕头就是妈妈”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会离开我,小枕头不会”。他给我讲了1岁半时我给他离乳,突然就不见了,奶奶说“哭的话妈妈就不回来了”他从来没哭,所以妈妈就回来了。他说“妈妈,其实我偷偷哭了的,我抱着小枕头哭的,他们都不知道”,我听得很难受。老人们不懂孩子听得懂任何妈妈的话,我如果和他说了安排,他就不会这么辛苦了!后来家人聊天说起这段时,他们笑话他“每天白天都蛮好,晚上睡觉时就抱着小枕头轻声喊着妈妈睡着了”,而我和孩子在流泪。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现在成年人很多会说自己的安全感不够,不敢去做一些尝试等等。我觉得安全感的确是一个妈妈可以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当我妈妈看见我们玩降落伞在海上飞翔时说你们不害怕吗?我和可可说“我们有点怕,但是我们能接受这个挑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