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间或许也该“门当户对”

自古以来讲究夫妻间“门当户对”,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个观念已经被无数次的批判过了。今天,我突然提出朋友间也该“门当户对”这个概念,我想也会遭到无数人的口诛笔伐,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生活中一些事例给了我这种想法而已,如有不同观点,敬请谅解。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作。故事大意是写一个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故事。他俩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十二岁以前,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哈桑玩耍。有时候回想起来,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哈桑一起渡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


可是当遇到阿塞夫的挑衅时,阿米尔少爷却是这样想的:可是他并非我的朋友!我几乎冲口说出。我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当然没有,我没有想过。我对哈桑好,就像对待朋友,甚至还要更好,像是兄弟。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何以每逢爸爸的朋友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拜访,我们玩游戏的时候从来没喊上哈桑?为什么我只有在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才和哈桑玩耍?


当哈桑遇到危险时,阿米尔少爷选择了转身离开那条小巷。“说真的我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软弱,因为另外的答案,我逃跑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他只是哈扎拉人,不是吗?


宗教、种族及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深深的植入到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即使平时貌似亲兄弟,但仍有那跨越不过的鸿沟。而后阿米尔一直生活在愧疚当中。


“门当户对”还不单单指身份地位等等,更包涵精神层面的东西。阿米尔少爷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哈桑长大后会跟阿里和多数哈扎拉人一样,自出生之日起,就注定成为文盲--毕竟,仆人要读书识字干吗呢?我给他念诗歌和故事,给他念故事的时候,碰到某个他无法理解的字眼,我就十分高兴,我会取笑他,嘲弄他的无知......后来我总是对此心怀愧疚想法补偿,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他。我会告诉自己,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来说,这样的补偿就足够了。


从始至终,他们的友谊就是不平等的。换言之,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因为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不属于同一个阶级。身为仆人的哈桑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对待阿米尔,而阿米尔却无法做到。令我由此想到了“门当户对”这个概念(个人愚见),如果哈桑也是阿富汗人,如果哈桑也是富家少爷,阿米尔少爷会如何对待哈桑。他们之间就会存在真正的友谊了吗?当然这只是个未知数,但是至少当阿米尔转身离开小巷时,不会有人想到:他只是哈扎拉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这一次不再局限于剧本浅析,因为《追风筝的人》不仅仅是剧本、小说和电影,还是一个非常沉重的...
    Andy胡良云阅读 3,396评论 0 5
  • 早在高中就迫切想要把《追风筝的人》完整的看一遍,苦无没有时间,只得作罢。趁着现在闲暇,终于得以捧读,幸甚...
    段子文青阅读 659评论 1 1
  • 第一步,养毛毛虫。 第二步,成蛹。 第三步,成蝶。 第四步,蝴蝶压制三天,花压制一天。 第五步,摆型。 第六步,固...
    小希cici阅读 1,111评论 0 2
  • 山,不言其高,不道其深,不夸其秀,不炫其峻,随四季更迭仅山色变幻而已。 山之形,或雄健,或柔美,亦或绵延横亘、千壑...
    邓文伟阅读 1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