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看了一边《V字仇杀队》,特意将声音开地很大,果然有意外的惊喜。片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让我惊喜,正义女神爆炸时让我兴奋地叫了出来,片尾议会大厦爆炸时更是激动地落泪。并不是说整部影片只有这三处让我喜悦。即使这是我第九次看这部电影,也不需要快进,思绪随着电影一起欺负,情绪一起变化。
忽然想起中国电影竟没有多少部经得起反复推敲,也许是我品味独特口味刁钻,在我记忆中的确没有一部影片能够上得了档。去年的《夏洛特烦恼》评价很高,刷第一遍时确实很欢喜,第二遍时却索然无味,快进快进快进一直到结束,除了秋雅的胸其他难入眼。并不是抵损国产影片,葛优老师的《活着》冲在前头,我只敢服气,但比起国外影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电影更像是一种圈钱方法,利用名人效应票房根本不需要担忧,虽然偶有几个票房毒药但也只是个例。只要加入几个当红影星,票房过亿不是问题,最可笑的是《美人鱼》竟然创造了历史,虽然周星驰曾经很有才,但也只是曾经。至于制作成本,我想我们已经看够了五毛钱特效,谁知道两千万指的是软妹币还是日元呢?
电影,说到底是文化的一种,除了带给人欢乐以外,更重要的是走出影院后的回味与思考。《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经典,并不是因为有摩根弗里曼,说实话除了他以外我并不认识其他演员。他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看完之后还值得回味。“我们关在监狱之中,而他却像在自家庭院散步一样悠闲”,试问,若是你被关在监狱中,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像胖子一样哭泣,颤抖,然后被狱警打死?还是准备像瑞德一样一次次申请假释失败然后做个监狱老板?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是希望,是一个敢在典狱长的眼前架着双腿播放莫扎特的伟大男人。当安迪在暴风雨之夜逃出监狱的时候,整个人热血沸腾。
更早的《飞越疯人院》,整部影片前半部更像是胡闹,一个真正的“疯子”带领一群正常人出海捕鱼。100分钟的时候高潮正式开始,医院成了酒吧,墨菲带着两个女人让“病人”们嗨了一个晚上,最后竟然让自己的女朋友帮助比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要知道这部影片是1975年的,能做到如此,不得不服。很明显,墨菲帮助比利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而拉奇德却以此为要挟,害死了比利,墨菲整个人疯狂了,以善的名义行恶,这怎么可能不使人愤怒!最后的结果却是最正常的墨菲被切除了额前叶。最后酋长将影片推入最高潮部分,杀死了墨菲,砸开窗户向着太阳狂奔而去。
《这个杀手不太冷》、《禁闭岛》、《盗梦空间》都是经得起三四遍,甚至数十遍推敲思考的电影,如果要以喜剧来论,《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绝佳电影,“不要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追随你”,“all is well”都是让我铭记的台词。
为什么国内外电影水平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大概是混淆了电影存在的意义。好莱坞以大片闻名,超级英雄,完美特效都是他的标签,尽管如此,它时时刻刻记得,这是美国电影。《美国队长》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人崇尚英雄主义,那么就将它发挥到尽致。日本以动漫著名,《千与千寻》,《龙猫》都是非常温暖的治愈电影,老少皆宜,蓝胖子更是名声在外,一提蓝胖子,各国人都知道是日本。印度歌舞虽然总被吐槽,却也成为了印度电影的一种独特标签,中国有什么?中国有历史剧呀,若是在荧幕上看到古装,不是中国就是朝鲜,只有中国才会沉浸在过去的成就中无法自拔。还有朝鲜?沦落到和朝鲜同一档次了,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其实中国有大熊猫,为什么就不能围绕大熊猫创作电影?现在有了《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看第一部的时候尚且满意,后面两部的调调与第一部如出一辙,开始被唾弃被讨厌的低潮,到慢慢的高潮,我说编剧,就不能来点创新?齐天大圣也是中国特有的,去年出了一部《大圣归来》,这是一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电影,然而中国十几亿人,却要靠一部动漫电影来撑门面,可悲可叹。
演技方面又是另一个问题,我很久不看电视剧,甚至与电影也不倾向于看国产电影,就因为演员拙劣的演技。面部表情全靠眉毛,语气全是一个调调,身体只有一个动作,这让人怎么看?少年不知愁滋味和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两种味道,但是大部分演员只能演成“站在原地,双眉紧锁,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悲伤”。梁朝伟为什么是梁朝伟,因为他知道用眼神去演戏。反观国外演员,哭是哭,流泪是流泪,愁是愁,悲是悲。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国外的演员很多都是高学历,念完书才去演戏,哪像中国这么急功近利,哎,说到底是中国房价惹的事,500万在北京只够买得起一套百平米的公寓,在国外可就是一套豪宅了,不拼命赚钱能行吗?
尽管如此,还是希望中国电影能够给力一些,这样以后看电影就不用看字幕了。
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