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改变看世界的方式,就可以改变你看到的世界。”
一、知识的边界:变现的不是知识,而是认知
- 德鲁克:经济和技术上保持领先的要诀是知识专才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他们价值的承认。
- 18世纪在西方,知识开始应用到工具、流程和产品上,进而创造了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分工制度与近代教育奠基,各种技术学校纷立,知识开始经由系统的教育而不是个人经验的传递得到推广。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的美国上市公司没有大规模的有形资产却坐拥高市值,也皆是因为其产品的核心就是知识。微软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知识经济的提法开始出现。
- 托马斯A.斯图尔特提出智识资本正在变成美国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也会成为其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 GE的掌门人杰克·韦尔奇。韦尔奇激动地说:“智识资产就是一切。”
二、知识变现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势
趋势一:决定性真相观让渡为概率性真相
- 传统的内容传播者以“看门人”自居,认为真相在我这里,你要么接受我的真相,要么走开。
- 在手机和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对真相的认知也更像是一场场场景对话,主流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并不是最终产品,而只是产品的第一版,亲历者、旁观者、专家乃至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不断“改进”这个真相,让它无限接近受众认知中的真相概率。
- 人们会选择为获得真相的这一对话方式而付费。
“无真相时代”,谁能够取得用户信任,谁就是赢家。
趋势二:平台竞争主战场——从产品提供到服务提供
-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知识的供应基本是两种格局:纯粹的垄断和寡头。
- 随着互联网门槛的降低,基于知识内容的供应变为无限。
- 无限供应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即无限供应的内容并不具备无限的受众。这就决定了内容平台必须要从纯粹的产品提供者,变成服务的提供者。
- 知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如何串联消费者与知识供应商之间的需求并不断加强服务的黏性才是知识平台们实现商业长跑的当务之急。
服务致胜: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平台或公司才是最终的赢家。
趋势三:做事的逻辑比方法更重要
对于知识生产者们来说,此轮“变现”大潮之所以激动人心,关键在于内容创造终于可以成为一项体面而自尊的事业,刷新了彼此基于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知后的职业路径想象。
吴伯凡说:“实践无法被指导,谁在目前阶段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一二三”如何做,谁很可能就是骗子。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未来简史的时代,在这里,讲逻辑比讲方法更重要。”
致良知:什么知识对用户好,用户并且能够接受,这是知识变现最大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