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6章读后感

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决策是系统化的程序,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做决策。决策有五个要素。

  • 明确问题是经常性的还是偶然的例外。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四类:经常性问题、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实质仍是经常性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性问题、偶然的特殊事件。真正的偶然特殊事件只有个别对待,没有原理原则可循,而经常性的问题则要建立规则或原则来根治。经常发生的问题背后往往有一个根本原因,如果误将经常性问题当成偶发事件,就会无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无法做出有效决策。面对一个问题时,有效的管理者通常先假定其为经常性问题,试图通过表面现象来找出真正的问题,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法,这是有效管理者的常用思路。
  • 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即边界条件,了解决策的目标。这是决策中最难的一步,边界条件界定得越清楚,决策越有效。寻找边界条件,就是在探寻解决问题应有什么最低要求,也是在理解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决策是在什么前提下制定的。如果不搞清楚这个信息,很可能会出现环境变了,但仍然沿用之前的决策的错误做法。
  •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让步事项。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正确的决策是什么,就无法辨别正确的折中和错误的折中。
  • 解决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这是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一步,没有行动步骤的决策不能算是真正的决策。执行措施必须包括谁来执行,执行人员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技能要求,采取什么行动,行动如何进行,以及一定的激励措施。决策应该和实际动作所暗示的鼓励行为一致。
  • 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做为一名管理者,必须亲自视察,收集可靠的反馈。如果管理者老是坐在办公室,不去现场,只会越来越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接收到可靠的反馈,无法对决策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进而无法决定是否更新决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